好书是如何打造的
据新华社电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组织推荐的2016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揭晓后,引起人们的积极反响。日前,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广座谈会。专家们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些好书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并对优秀图书的进一步宣传推广提出建议。
此次获得最终推荐的50种图书,涵盖了文化、文学、生活与科普、少儿共四大类。这四大类虽然不是图书出版的全部类别,却是与广大读者关系最为密切的四大类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周慧琳表示,“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活动的目的是“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入选图书导向正确,内容健康,质量上乘,种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
纵观50种入选图书,《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等文化类图书坚持正确导向,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我们》《独药师》等文学类图书突出原创佳作,演绎世情人性;《什么是科学》《极简宇宙史》《小家,越住越大》等生活与科普类图书贴近百姓,注重科学普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天青》《面包男孩》《我的名字叫丫头》等少儿类图书着力引导儿童健康成长,打好精神底色。译林出版社社长顾爱彬谈到,图书出版必须时刻坚守政治、文化和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时刻以人民为中心,唱响时代主旋律,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优秀作品的思想性、传播力和影响力。
本届“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皆为既叫好又叫座的图书,销量在100万册以上的有3种,10万册以上的有8种,5万册以上的有19种。专家认为,这些图书从选题策划到内容创作再到编辑加工,每个环节都体现出精品意识,最终打造出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好书。中信出版社总编辑洪勇刚谈到,出版社要以精品图书、主题出版为引领,追求作品的原创性、专业性、艺术性、可读性,用符合时代精神气质和发展趋势的精品力作引领社会。
编校质量是精品出版物的基础,没有过硬的编校质量就没有精品力作。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陈鹏鸣说,为了完成好重大主题出版项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人民出版社举全社之力,精心挑选出近百人的编校队伍,严格制定奖惩办法,对书稿进行多轮精心编校。时至今日,该书未发现一处差错,并最终取得5600多万册的发行量,创造了新时期单册图书的发行最高纪录。
注重编校质量,发扬工匠精神,才能打造出精品力作——这一观点得到与会出版界人士的广泛认同。大家谈到,在图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准。在编辑、装帧、营销等各个环节细心斟酌,精心打磨,才能让作品呈现出最美的形态。 (史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