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多种艺术元素的融通
人 体
2月12日,“美林的世界·韩美林八十大展”闭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为历时54天的“韩美林全球巡展”第二站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闭幕式上,韩美林将自己创作的包括绘画、书法、紫砂、艺术家具等门类的80件作品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并宣布大展下一站将前往巴黎,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同期展出。
为了对韩美林的艺术创作历程进行回顾与总结,主办方当天举办了“美林的世界·韩美林八十大展”学术研讨会。20多位艺术家、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此次展览以及韩美林的艺术创作进行研讨。
“大的作品气势磅礴,小的作品精雕细琢。水墨画、雕塑、铁艺、陶瓷、紫砂、木雕、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让人美不胜收。”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徐里认为,韩美林各类题材的作品中都蕴含着大量的东方意象,充满诗意性,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与时代无缝对接。
唐君毅曾在《中国艺术精神》一文中写到,“西洋之艺术家,恒各献身于所从事之艺术,以成专门之音乐家、画家、雕刻家、建筑家……然中国之艺术家,则恒兼擅数技。中国各种艺术精神,实较能相通共契。”与会者谈到,在此次展览中,展品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在现代艺术分类已经越来越细致、明确的今天,韩美林试图将画、雕塑、陶瓷、书法、装饰设计等多种艺术融于一身,进行跨门类的视觉艺术创造。他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向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和传统进行了一次回归性探索。
韩美林一方面积极学习传统,另一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谈到,韩美林从中国的原始文化、民间文化入手,吸收传统的元素,但又融入富有时代性的精神内涵。他广泛地吸收传统的和现代的东西,但没有为了形式而形式,也没有走极端,而是游刃有余地将古今中外的元素化成自己心灵中的东西,创造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应接不暇的艺术品。
韩美林的作品是多种艺术风格融合的结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认为,这位艺术家实现了四种“融通”,即“古与今的融通”、“中与西的融通”、“雅与俗的融通”、“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之间的融通”。他总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他的艺术总是吸纳而非排斥的,总是包容的而非单一的,他以独特的人生体验和艺术眼光实现艺术创造的大融汇。《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谈到,这种跨越性,尤其是通过不同艺术门类的尝试、创作进行审美的跨越,是韩美林艺术的核心和灵魂。
韩美林的艺术强调“个性化”和“简约性”。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认为,韩美林在艺术创作中体现着天真无邪、富于幻想的童心。他以儿童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成了自己多变的风格。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追求真善美的童心,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赤子之心。他注重表现人性的善良和人生的美好,他希望自己的艺术给人以精神的抚慰和审美的愉悦。他的作品大都通过简洁的造型和流动的线条来呈现对象的内在结构和生命活力。通过这两个元素的多种组合,韩美林在艺术创作上发展出无尽的可能性,创造出丰富的艺术世界。
艺术的日常化、大众化问题,是当代艺术界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韩美林用独特的方式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谈到,艺术作品要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在这方面韩美林作出了榜样。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林阳认为,韩美林通过艺术大篷车、展览、讲座等多种方式让艺术走进大众,在普及艺术、提高全民审美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研讨会上,韩美林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读书时的老师常沙娜、温练昌和多位同学回顾了这位艺术家在大学时的奋斗历程。此次研讨会由陈履生和赵力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