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母亲的牵挂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曾小甜  2017年02月16日09:13

大姐的预产期毫无征兆提前了,母亲还未从家里动身,小家伙就迫不及待地跑了出来,而且还生在了去往医院的路上,万幸的是母女都平安无事,而这却成了母亲的心病,使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成了她无时无刻地牵挂。

这几天母亲一天都要给我打好几个电话,总是反复的对我唠叨:怎么也要去照顾自己的女儿和外甥女,每每说到大姐生得不容易,生在了路上,那遭了多大的罪,对身子骨是多大的伤害,总是几度沉默和哽咽。我知道母亲心理难受,可是去一趟谈何容易,大姐远在新疆,据此几千公里,转火车都要三次,而且正值春节,家里也有好多事,最早也得过了初十才能出发,本来就牵挂的心一下子就被彻底扰乱了。父亲已经偷偷和我说了好几次,母亲每次和姐姐通完电话,就一个人坐在那里默默的流泪。作为母亲,我能理解母亲的心情,也深知其中的牵挂。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母亲牵挂中长大,遥不可及却近在咫尺。

小时候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既要忙农活,又要照顾我们三姐妹的生活,学习。每天天都还是黑的,母亲趁着我们还在熟睡,早早地起床先到田里干些农活,估摸着时间,赶在我们醒来之前回来给我们做早饭,准备着我们上学。其实刚开始我们就发现母亲不见了,也曾吓哇哇的大哭,后来我们依稀地明白,母亲绝对会回来,也就不那么害怕了。家里还在学校旁边开了个小卖部,如果母亲要外出进货,她绝对会在走之前准备好早饭,托人帮忙做午饭,晚饭之前赶回来。那时的母亲从来都是马不停蹄、风风火火,因为母亲时时刻刻都惦记牵挂着我们。

后来父母亲为了给我们挣学费,2002年去西藏做生意,火车都还没通,据说走了五天五夜才到,手机也还没有普及。我们整整分别了六年,六年我们一次面都没见过,但是母亲总是会在我们需要什么的时候都安排妥当了。比如过年必备的新衣,一定会托姑妈帮我们买好,比如说高考时候怕我们心里有想法,安排叔叔陪考,考上大学,早就拜托大伯送我们去新学校。那个时候母亲虽不在我们身边,但是该操的心,该做的事,她一件都没少。那时在我的印象中是从来不缺钱用的,因为那是母亲寄托牵挂的方式。

现如今我们都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按理说也没有什么好牵挂了的。但是大姐远在新疆,一年能见一次就算很幸运的了,妹妹定居襄阳,固然交通便利,却也不是想见就能见。每年母亲总会往新疆发送不同的包裹,干萝卜片、干鱼、香肠…….只要是姐想要的,能寄得的,从来都是毫不犹豫给中国快递做贡献,为了多见见大姐,还学会了玩微信。对于老妹,都是不辞辛苦,大包小包地个中国铁路做贡献。至于我,但凡弄了点什么好吃的,电话是打了一个又一个。看上去确实没有操什么心,那份牵挂的心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希望你过得好,过得开心。

正月十五还没过完,母亲就急着要我给她订火车票,路途在遥远,舟车在劳累,总是阻挡不了想去见女儿的心,想去照顾她,想去为她分忧。古人云:“父母在,不远行”,其实无论是对于父母,还是对于女儿,父母在,不远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