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全国首个“诗人小镇”揭幕:花样时光 诗意盎然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7年02月16日09:21

暖阳,溪水,茶园,诗歌,宁静。

如果说生活是一首诗,那么近日在壶源江边举行的一场诗人小镇揭牌仪式,或许可以用这几个词,写入一首新诗里。

2月14日上午,全国首个诗人小镇揭牌仪式在大畈乡建光上河村举行。

上河村是一个青山碧水、生机盎然的“江南山村”。因其地形酷似古钱塘,自古就有“小杭州”的美誉。该村有七座厅堂,多座厅堂外墙门楣均嵌有“大方伯”或“方伯第”石匾,其中一座“大方伯”厅堂是浦江县唯一一座七进厅堂。近年来,在大畈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引领下,上河村村两委发动村民共建美丽家园。村中池塘、长亭古桥、“剪不断理还乱”的古银杏、香樟大道、凌云栈道等都成了吸引游客的美丽景观。

“2.16”事件让上河村声名远播。去年2月16日,大畈乡建光村3名孩童失踪,经过数千名救援人员连续72小时的水陆空全力搜寻,三名失联孩子终被找到。这场极不平凡的搜救,闪耀着“生命至上”的大爱。事件发生后,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叶延滨一行莅临上河采风,创作了一批以搜救孩童为题材的高水平诗作。2016年6月20日,《用我的诗爱你》首发式暨新时期诗歌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黄怒波以及吴思敬、叶延滨、王家新、唐晓渡、张清华、臧棣、王静、潇潇等诗人、评论家出席。与会人员有感于浦江3名儿童走失兴起的诗歌行动,倡导新时期诗歌美学正能量。

此后,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唐晓渡、曾凡华、副秘书长杨东彪(七月)等先后莅临浦江,深入建光村调研,都被建光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2.16”搜救后所表现出来的人文风貌感动,陶醉于村前流动的一江清水、碧绿的菜园、清幽的茶山,“诗人小镇”的设想呼之欲出。

2016年12月9日,中国诗歌学会与浦江县人民政府在北京大学签订共同打造“诗意流淌的地方”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中国诗歌学会将为浦江“诗人小镇”组织专门遴选委员会,联系国内外知名诗人并收集整理诗人及活动照片、代表作手稿、著作以及诗人愿意捐献出来的其他用品,提供给浦江用于“诗人小镇”建设。

长长的樱花大道、香樟大道、诗人小屋、三潭映月、花港观鱼……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和建设,充满诗情画意、田园风光的诗人小镇如期竣工。在这里,时光是静谧的,如同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

诗人小镇现已完成七幢木质诗人小屋建设。听到屠岸、李瑛等人的名字,你是否觉得仿佛听见了动人的诗歌。《花开花落》《霜降文存》《当代诗坛》……在其中的几幢诗人小屋里,已陈列着著名诗人屠岸、李瑛等人的手稿、书籍和照片,极具文艺范儿。据悉,入驻小屋的诗人是中国诗歌学会从众多诗人中遴选出来的。

“大爱无疆,人间有情,山呼海应,鬼泣神惊”;“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们在温暖就在,你们在力量就在,你们在希望就在”……在樱花大道旁的石头上,刻有诸多诗人以及“2.16”搜救的诗作。如果驻足读一读这些诗,你会深有所感。香樟大道旁设有景观台,其南面种植了数十亩七彩油菜花。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00多亩的茶园上不仅有修剪整齐的茶树,还修建了木栈道,栽种了樱花、紫薇、红枫等景观植物。到时,诗人们徜徉青山绿水间,漫步清幽茶园中,或闻香拾趣,或吟诗作对,该是何等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田园诗人陶渊明笔下的风雅情怀。待到春暖花开时,诗人小镇将成为一个充满浪漫情调和诗歌气息的地方,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般,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