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顶游记
一
从仙居顶北面登顶一直以来成为我的向往之旅!
2月10日,我乘车到赵畈桥头下车,于是沿着通向唐家店河边的乡村公路顺溪而上,经易家湾、虎湾、叶家湾、刘家河,一路询问,最后到达唐店,在唐店的街头遇到一群老人,于是又问起仙居河的走向,在得到他们的指点之后,我又问他们:“唐店这个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呢?”
一位衣着比较讲究的老人笑着说:“你连这都不知道呀,唐店原来叫谈家店,后来才改成唐店的!”
我对他的解释依然很疑惑,又问:“唐店有姓唐的吗?”
“过去有没有不知道,现在反正没有,不过,过去这个街上有许多熬糖的人家!”
我又问“那为何不干脆叫糖店呢?”
众人大笑,又仿佛觉得我问的有道理,于是解释说:“糖,太甜,名字不好听!”
我也逗笑了,但依然对这个解释不满意。再问,那群老人于是搪塞说“你又不是记者,问这些有何用!”
唐店,大悟丰店镇一个小小的行政村,原来是唐店乡所在地,后来合并到丰店镇,它是大悟县目前唯一比较闭塞的地方,主要有谈、石、刘、赵几大姓,居民除了集中在街道上马路两边之外,其余散布于河两边的沟沟洼洼之中。这里曾经出过红军著名烈士易汉文等。
离开唐家店,我于是沿仙居河向南行进,经过八屋湾、宋家冲、板槽,一路上,溪水弯弯,潺潺流响,如琴弦叮咚有韵,溪水澄澈清凉,小溪之中有诸多圆滑光润的青石、麻石,两边的山峦,森林茂密,不时有鸟儿扑棱飞起,发出一声声和鸣,这里环境优雅、山清水秀,真的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之地,我去的时候正值初春时节,草木如冬天一般枯黄,如果是春末或者夏季,满山皆翠,绿树葱郁,鸟语花香,一定是人间仙境。秋天时节,这里满山的红叶也是特别壮观美丽,是观红叶的理想之所。
从板槽在往山谷深处行走,山谷越来越狭小,山愈来愈陡峭,抬眼望,尖尖的仙居顶仿佛就在眼前,几乎伸手可及,它是那么雄伟、高耸、壮观。就像一把长长的、尖尖的利剑,直插云霄,因为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雪,山下的雪都已经化尽,而远远望去,仙居顶的积雪依然还在,银装素裹的仙居顶,在金色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秀丽端庄、似害羞的少女,婀娜多姿。
板槽里面三里之地便是阚家冲,阚家冲位于仙居顶北面的山脚,背后凭依高高的仙居顶,面前有一小小的坡畈,这个湾落古民居较多,房屋大都依山而建,门前是一条小溪,右边也是一条小溪,两条小溪环合,依山临水,山环水绕,虽然处于深山老林之中,它的建筑很具特色,高门翘檐,远远望去,阚家冲就是群山环抱的一个婴儿,它就躺在温暖舒适的环抱里。
二
仙居河发源于仙居顶北坡,它是竹竿河主要的支流之一,这条小河可谓九曲十八弯,像一条缠绕在山谷之中的游龙,而且,愈是向深,山谷愈狭小,河流愈错综复杂,流水愈清澈,泉声愈明晰,奇石愈多,幽潭层次叠出,潭水幽静清冽,寒气袭人,我一路走来,兴趣昂热,欣喜异常,拍个不停,生怕漏掉哪一处绝景。
在阚家冲右边的山谷,我开始向仙居顶攀援,刚刚离开阚家冲,进入谷口处,就看见几个幽潭,谭边都是坚硬的红色的麻石和青石,经历千百年的河水冲涮,溪边巨大的石板之上,留下一个个圆形状的的小窝窝,特别诱眼。
山谷两边的山坡特别陡峭,而且森林愈来愈密集,在谷口不远处,遇到一位砍柴人,我于是上前询问仙居顶的仙人洞的具体位置,他指指点点好一会儿,我依然还是没有完全弄明白仙人洞的具体位置所在。据说,仙居顶的仙人洞,深不见底,以前是仙居顶山居住的山大王藏金的地方,有人又叫它藏金洞,我原本的目的是找到藏金洞的洞口,去真切感受一下这个藏金洞的特点和奥秘。
仙居河的上游,从阚家冲到仙居顶北坡城墙,大概有五里之地,我却走了两个多小时,半山坡上全是厚厚的积雪,还有从树枝上掉落的冰凌,每一步行走都十分艰难,我只好找了一根树枝作临时的拐杖,依然继续向前攀援,仙居顶高高的尖儿已经清晰展现在眼前,可是由于山坡上的积雪实在太滑,几乎是寸步难行,于是,我毅然决然停止向上攀援,而上折向东面,顺着山坡间的小路小心翼翼走着,一边走一边寻找最佳的上山途径。
密林里积雪盈尺,寂寥无人,雪地上留下一串串野猪、野羊、野兔的足迹,不时有鸟从林间飞出,鸟的叫声似乎惊动了树上的一块块冰凌,冰凌不停地从树枝上掉落下来,落在雪地上,发出细微的脆响,我心里特别着急,生怕找不到上山的路径。
三
在山坡的雪地上走了约莫一个小时之后,最后还是顺着一处突兀的山脊慢慢的向仙居顶峰爬去。
雪后初晴的仙居顶,就屹立在我的眼前,我顺着连接风电轮的大道,来到仙居顶东面,这里停放着几十辆小车,都是前来游玩的人们开上来的。
仙居顶巅峰几乎都是重叠的大石,形似凤凰之翅,翘首西南,尤其以南面和西面较为陡峭,巨石之上有转播台架,巨石之下,有一建筑规模较大的古寺庙,寺庙北靠延伸的巨石,南面是石砌的台阶,台阶左右分叉,中间合围,古寺庙已经毁弃多年,后来重修,因为重修,改变原来的辉煌壮观之势,但从厚厚的石板堆叠的墙基可以看出,此寺庙建筑格局的考究和严谨。
顺着一线天慢慢向上攀爬,二十分钟之后,我站在仙居顶极顶之上,极目远眺,群山环绕,逶迤腾跃,气势恢弘壮阔,我真的有一种“一览众山小”“极目楚天舒”的快意。但高处不胜寒,不一会儿,在冷风的吹拂下,便感觉浑身有一种冷嗖嗖的感觉。
雪后的仙居顶,到处可见雾凇,树上的冰凌悬挂,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我原本想寻觅仰慕已久的仙人洞,由于山顶和山坡积雪和冰凌太厚,无法寻找,只好作罢,仙人洞,它在我心中成了没有揭开的谜底。
“仙人遗珠九华山,如今我抱明珠还”在这高高的、尖尖的仙居顶之上,我看见转动的风轮,不禁诗意大发,借用古代诗人的诗句吟咏起来,我无数次登临仙居顶,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感触,是期待、是忧思,我实在难以说个清楚明白,只能够用笨拙的语言简单叙述自己登临的行程罢了!
【刘继智:湖北大悟人,网名山夫子,中学教师,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已在《湖北日报》、《中国人口报》、《教师报》、《西北信息报》、《陕西文学界》、《山西青年》、《小说界》、《六月》、《散文诗》、《金陵晚报》、《荷花淀》、《楚天都市报》、《华商报》、《厦门文艺》、《美丽乡村》等全国20多个省市120余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散文诗、评论1000余篇,获得过全国青年散文大奖、“丁玲杯”、“文心杯”“黔台杯”“国贸杯”等全国50余项征文大奖,有文章被选入《中国散文诗人》《中国河》《玄坛村调查》《赤子情》等多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