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少数民族美术的新生力量
来源:文艺报 | 梅雯  2017年02月10日07:04

             叼羊 赛力克江·沙提 作        祝福的圣食 张可扬 作

绿野仙踪 罗晶晶 作         听见草原——胡杨魂 胡日查 作      搏克雄风 白嘎力 作

侗家夜音(六) 韦明思 作                 山花烂漫 吴新林 作

千百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绵延发展,少数民族美术更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是中国民族精神和中华灿烂文化的有力支撑。随着时代的变迁,少数民族文化形态也在经历着现代化变革,新一代西部地区青年美术工作者着眼于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不断创新,开拓属于自己的未来。去年4月,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支持的第五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精品创作班开班,精选学员进行优化培养。一年来,来自西部8省9个民族的19位学员来到首都北京,在碰撞与交融、颠覆与重构中探索着他们的艺术之路。这一年中,他们行走于大江南北,穿行于都市和乡村,深入到煤矿企业,徜徉在内蒙草原。在学习中他们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既要保持少数民族鲜明的个性特征,又要在当下的文化情境中以新的理念重新审视和梳理自己的创作。值得肯定的是,他们的探索、突破给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从思维习惯到艺术观念、从绘画技法到创作经验,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近期,“第五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创作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了本届学员最新创作的中国画、油画、版画作品60件,展出作品题材广泛、构思新颖、形式多样,饱有独特的民族气质,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能感受到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品中有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思考,有体现勇敢、坚韧的少数民族典型形象,有对民族原生态盛大节日的描绘,也有表现少数民族人民的淳朴、深沉和他们的生活智慧及人生哲思。学员们在这一年追寻民族艺术之梦的跋涉中收获了可喜的成果,当他们再次置身于深沉厚养的西部大地上时,相信会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精髓有更深的感悟和更多的眷恋,这也是几代少数民族美术家应该坚守的艺术理想。这些少数民族美术青年人才,就是民族美术希望的种子,承载着民族美术生生不息、繁荣发展之梦。 (梅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