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悲欢中的新警察故事
认识土家族作家少一,是从他发表在《民族文学》2013年第12期头条的短篇小说《假币》开始。《假币》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复杂的象征和隐喻,尺幅之间,三两人物,却在他的笔下鲜活摇曳,仿佛打动读者的不是作者的文字,而是生活本身。作者有着令人愿意倾听的叙事本领,在绵密朴拙的描写中,自有一种娓娓道来的真切感染力。这样一位敢于直面生活痛点、敏锐捕捉凡俗生活微小悲欢的作者,是值得关注并给予期待的。
再往下读,少一涌现出更多的佳作。他继续了《假币》中对主人公一波三折幽微心理的刻画,不断挖掘自己的工作生活经验,把一个个官场故事写得妙趣横生。他的写作半径显然已走出之前狭小的办公桌,而对社会百态有了更细微的观照,涉猎的题材涵盖反腐、上访、商场风云等话题。不论笔下的主题多么宏大,少一都在寻找一个贴近人心的角度、一个生气勃勃的切口,以主人公的心灵轨迹为主线,走进生活的内在逻辑中去,不事声张、四两拨千斤地展开他的讲述。
对基层警察这个群体的了解和理解,给了少一体察与阐释世界的有力支点。他在公安系统做过20多年的宣传工作,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认识很多用他的话说“与影视剧有点距离”的警察们。他的作品里浸染着世俗生活混沌厚实的味道,与那些隔靴搔痒、先验的抽象脸谱化书写泾渭分明。
因为是警察故事,破案往往成为推动作品前行的动力。悬念让少一的作品跌宕起伏,好读也往往成为人们阅读的第一感受。但真正的精彩却在案件之外。为警察袪魅,他们也是普通人,需要看上级的脸色,为单位筹谋经费,为不得升迁加薪闷闷不乐,为父亲的重病四处奔走,为婚姻和孩子教育彷徨失措。每个人每天都需要扮演一些不同角色,当其中一个角色规范与另一个角色规范不相容时,冲突就会发生。警察因为破案引发的多重角色冲突,继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案件的走向,这是少一真正乐此不疲的着墨点。他在创作谈里直白地阐明:“故事和经历只是一个‘壳’,我把关注的笔墨重点投向人心的蜕变和命运。”
《凌晨脱逃》中的麻凡、《治安中队长》和《守口如瓶》中的朴顺义、《何必惊讶》中的鲍传世、《耳光响亮》中的皮一修、《神算》中的段长松等,虽然名字不同,经历各异,却分享着彼此的坚持与辛酸,骨子里分明就是一个人。这个人在基层派出所里任着一官半职,经受着底层群众殷殷目光的炙烤、官场潜规则的约束、俗世生活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却仍怀揣着对职业的认同与热爱,葆有着对法律的敬畏与尊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处境及行为逻辑的耐心讲述,刻画了这些心怀理想的小人物们取舍进退中的被动与无奈,展现了急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复杂微妙的职场生态中基层公务员的精神困境。长期的生活经历,赋予少一笔下的警察们强烈的时代气息与现实温度。这个敏感群体内心深处的纠缠、挣扎恰恰集中展现了当下种种复杂尖锐的矛盾与冲突,他们的个人际遇成为这个时代富有意味的注脚。千疮百孔的生活,与人物内心明确的精神归属和坚定清晰的价值观念形成巨大张力,给小说以丰富的言说空间。
如果说主人公进退维谷的处境寄托了作者对严峻现实的理解,很多着墨不多却生动鲜亮的副线情节则承载了作者对人性中隐藏的美好的期许。《凌晨脱逃》中麻凡与孙九名之间彼此理解、互为担当的友情,《我为什么揍你》中“我”为底层民警向房地产商伸出拳头时展现的正义与尊严,《守口如瓶》中“迟哥”勇于揭发时弊的“凡人壮举”,成为小说幽暗底色中的一抹光亮,让读者在品尝苦涩的同时,仍有所期待与憧憬。
充满时代特色、生活质感的故事成为少一小说不可忽略的一个标签,而他从容不迫的叙述风格、独具匠心的细节描写、辣而不俗的语言特质也从另一个层面加强了其作品的辨识度。《搞钱的路》中,敬留的“目光在菜单上逡巡着,嘴内感叹说:‘哎呀,怎么走哪儿都是这几道瘟菜呢?每天翻来覆去地吃,好人都会吃癫。我最怕的就是点菜——’”成功地将点菜兼买单的难题推给对方;“用手怎么敲得开领导的门,你要拿砖拍!你俩现在不是只隔着一道门的距离……”围绕办公室敲门的“学问”,《没事别敲门》洋洋洒洒延宕出上万字的故事;《守口如瓶》中,红太阳歌舞厅的老板娘报警后,“没忘了把接警妹子臭骂一顿:‘死丫头,再啰嗦,耽误时间看老娘怎么投诉你!’”一个骄横跋扈、见过些世面的老板娘形象立刻呼之欲出;《我不打人》里的万所长总会因年底的经费缺口而“习惯性的偏头疼”,“我们知道,他马上要通知开会——他的头痛只有在会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会松劲”。基层单位领导的窘迫处境与生存智慧尽在不言之中。
少一有一双具有穿透力的眼睛,生活中一个个习焉不察却又意蕴丰富的细节,构建起他笔下的大厦。它们讲述出我们想要表达却又无法言说的东西,展现出隐藏在常识与经验背后的隐忍的力量。这些传神的细节表面都穿着幽默轻松的外衣,为小说抹上了风趣的印记,给沉滞的现实舞步加上了跳跃的鼓点,但笑过之后,生活的真相被勘破,被戳中的伤口隐隐作痛。少一不作安抚,不动声色地继续着他的故事,令读者带着刚才的笑与痛与他一起前行。
“熟悉的生活”为有心人少一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给了他颇为亮眼的起点,但他也必须面对“硬币的另一面”,除了世俗生活的人生百态,小说还需要对心灵世界和灵魂叙事有进一步的挖掘和展现。如何避免陷入对自我的重复,如何想象不熟悉的生活,如何从熟悉的生活、绵密的叙事中飞翔,成为少一走向更远处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