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魏海敏:“在梅边”领悟“梅”之美

来源:解放日报 | 陈俊珺  2017年02月10日08:17

魏海敏在京剧《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中成功塑造王熙凤一角

魏海敏(右)是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的大弟子 图片由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提供

在即将开启的“东方名家名剧月”期间,京剧名家魏海敏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为观众进行三场演出:《在梅边·九歌——魏海敏梅派曲集》《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和《金锁记》。

魏海敏是梅葆玖的大弟子,也是许多观众眼中的“百变青衣”。多年来,她得大师亲炙,传承着梅派之美,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日前,《解放周末》对魏海敏进行了独家专访。

梅派戏给人一种青春的感觉

魏海敏至今记得第一次观看梅葆玖先生演出的情景,她用“惊为天人”来形容那一刻的感受。“当时是1982年,在香港,我坐在台下就许下了拜梅葆玖为师的心愿。”

1991年,魏海敏心愿得偿,她正式成为了梅葆玖的开山大弟子。在拜师宴上,她向梅老师请教《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的技巧,梅葆玖二话不说站了起来,拿起饭桌上的一双筷子比划起来。“那一刻,我觉得心头暖暖的。”魏海敏说。

那次拜师之后,家在台北的魏海敏开始了从台北到北京的双城生活。一边是在台北高速运转不停地演新戏,一边是在北京安安静静地跟着老师学老戏。“我同时在两条道路上匍匐前进,但新戏演得越多,越觉得自己的创作力枯竭,所以,学老戏对我来说就像存银行,在北京存到台北花。那些年不停地飞来飞去,虽然辛苦,但内心充实、幸福。”

1996年,魏海敏以两折最难演的梅派戏《贵妃醉酒》和《宇宙锋》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奖杯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付出。魏海敏10岁就开始学戏,拜梅葆玖为师时,已经唱了二十几年戏了。有了经验其实比“一张白纸”时更难学,那些从小养成的习惯,有时候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

那时候的魏海敏总是反反复复地琢磨怎样才能学得像梅老师。她一点一滴地改唱腔,寻找最佳的发声位置,美化身段。

在她看来,梅派最难学的是两代梅派大师身上的那种“稚气”。“梅派的唱腔与气口很有特色,我觉得梅派之所以受到那么多观众的喜欢而历久不衰,因为它听上去很年轻,充满着一种难得的稚气与朴拙,总给人一种青春的感觉。”魏海敏说。

柔美之外的骨肉停匀

有人说,梅派在京剧的各大流派中最能体现中正平和、规范圆融的中国传统审美观;也有人说,梅派也是“没派”,因为它没有鲜明的特色,无迹可寻。

梅派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表演,魏海敏一边唱一边寻找着答案。如今,她眼中的梅派,有三大特点:

一是“美”。美是一种生活状态与态度,京剧把中国人对美的向往都融于唱念做打中,提炼并放大了生活中的美。梅派不仅唱腔美,身段也很讲究,很多动作都要用腰身来带动。而梅派的念白则是年轻女子讲话的方式,其唱腔与身段的美是一体的。

传承美需要长时间的浸润与感悟。在跟随梅葆玖学艺的前10年中,身为大弟子的魏海敏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跟随老师近身学习。“看老师排练、演出,与老师同台,都是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我可以观察、体悟他的呼吸、眼神、细小的动作……好像透过他,我也看到了梅兰芳大师。”

二是“圆”。魏海敏对“圆”的理解是:中正平和、圆融流利、外圆内方。“梅派的表演不是单纯的柔美,而是有骨有肉,我唱了许多年后,才越来越体会到什么叫‘骨肉停匀’,就是看起来很美,没有棱角,但事实上是柔美中带有‘骨头’。”

三是“新”。现在人们所熟知的那些传统梅派“老戏”,都是梅兰芳在他那个时代大胆创新得来的。他在当时不仅创制了大量新唱腔,改革了旦角的服装和传统的化妆方法,还为许多剧目增加了优美的舞蹈内容,比如《西施》的羽舞、《霸王别姬》 的剑舞、《太真外传》 的盘舞、《天女散花》的绸舞等等。一出《贵妃醉酒》,他唱了几十年,也改了几十年。

上世纪30年代,在战火纷飞中,梅兰芳还曾举债带着剧团赴美演出,后来又去了苏联、日本,他的勇气和担当令人折服,他不仅改变了京剧的面貌,还把京剧的美带向了世界。

比流派更重要的是塑造角色

梅派大胆创新的传统,一直根植在魏海敏的心里。她从来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与传承,总是大胆地对京剧作各种各样的尝试。

有人曾经评价,魏海敏怎么唱京剧都不会让人奇怪。在过去的30年间,她唱过各种各样的“杂交”京剧:京剧版的莎翁剧作,京剧版的希腊悲剧,歌剧化京剧《曹七巧》《孟小冬》。唱京剧,她可生可旦;唱青衣,她可梅派可荀派。许多观众称她为“百变青衣”。

2003年,出自上海京剧院的《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在我国台北公演,魏海敏主演王熙凤,成功塑造了一个泼辣机智的女性形象。

在京剧《金锁记》里,魏海敏扮演的曹七巧被评价为演出了张爱玲笔下“疯子的审慎与智慧”。魏海敏说,正是梅派的中正平和在无形中影响了她,“我比较能放下自己,用悲悯之心看到角色的内在。曹七巧虽然是一个有缺陷的女性,但她的性格形成是有原因的,我想把这个形成的过程演出来。”

如果说演传统戏的时候,魏海敏的眼前是梅兰芳、梅葆玖,那在演新戏时,她的灵感更多地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梅兰芳先生演戏时,从来不会为了让观众喝彩而尽量拖长某一个动作,一切都是为了角色服务,如何成功塑造角色是他最看重的。”这种对角色的挖掘与拿捏一直影响着魏海敏。“其实,无论什么流派,京剧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创新,最终都是为塑造角色服务,挖掘人物的不同面向,挖掘人物的内涵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