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在四海同春五洲同庆,中华儿女喜迎传统佳节春节的时候,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提出和规划了这一工程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组织实施保障措施,这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指导性意见的出台,对于延续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进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度重视,十八大以来推出一系列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古往今来的历史反复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厚滋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的加强,是强化顶层设计的具体举措,同样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走上积极健康、规范有序轨道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的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而不懈努力。
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千百年来滋养着我国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在领会《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我们要以独特的智慧和价值屹立东方,致力于打开全人类的文化场域,必须在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的基础上,为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贡献,这是当下尤为紧迫的课题。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想象共同体,是由文化培育和发展而来的,文学是一个民族最富于活力的呼吸,是照亮民族精神的灯火,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不断发扬光大涵养与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价值追求的传统思想理念和道德精髓。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善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当代表达,创作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学作品,为我们的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我们的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