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长篇小说《灵魂史》(内容提要)
来源:文艺报 |   2017年02月06日06:54

甘肃定西北部被剥去植被的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地表破碎不堪。这里十年九旱,犹如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躺在沙漠里奄奄一息的巨人,一只手捂着胸口,一只手挣扎向前,焦裂的嘴唇间发出了微弱的气息,隐约听得出他们的呼喊:“水……”

《灵魂史》这部书里讲的是全世界独一无二“苦瘠甲天下”的地方,发生了独一无二的“土疙瘩”变成“金蛋蛋”的奇迹变革,固守千年的民俗文化和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剧烈撞击过程中,土地和人们的精神与生活由此发生的巨变。当然,在这势不可挡的改革洪流面前,刚开始人们也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惑。作为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有过切身体验的人,目睹在强劲的工业文明泥沙俱下不可阻挡的大浪冲击下,那些有着复杂的民族文化积淀的农业文明被连根拔起,随着汹涌的泥土流啸卷着奔出山口时,破碎不堪的土地上又多添了数道宽深的沟壑,我不禁和那里的人民同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当然,这只是发生在2008年之前的情况。在此之后乾坤翻转,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的不毛之地,竟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退耕还林、广修梯田、筑坝固坡、水不下山、泥不出沟、打窖蓄水、科学发展、地方区域性气候的形成……这一切结束了千百年来“疯人捏就的世界”的病症,成就了一个山川秀美,有着自己独特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巨大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经济实体。连上苍都没有救得了那里的人民,党的政策救了他们,正如小说中那个被打倒的戴黑边框眼镜的教授预言的一句话:“这个地方虽然是疯人捏就的世界,上帝造它是疯了,可希望你们一定相信,最终治好这个病的人就是共产党”,历史和事实证明了他的预言,了解定西北部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奇迹,天大的奇迹,人民能不感恩戴德吗?这正是当时我动笔的初衷。

我想我该像我很欣赏的一位作家说的这么说吧:当时光毫无表情刹那不留地飞逝并带走一切时,我从时空中奋力截下了一段曾经的影像,只是想让人们知道世界上竟然还有那种上帝遗忘的地方的人们,还能那么苦难而顽强地活着,而且还那么文化地活着,并最终把一个“世界上最不具备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地方,变成了鼎鼎大名的“中国马铃薯基地”、“中国药材基地”和“中国花卉基地”,那里竟然也出了像洋芋牡丹那样自信能干的女企业家,李尕成那样的作家,宋文山那样的画家,陈治国那样一心为村民着想的新型队长……

他们身上积累了太多的苦难和奋争。奇特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和整个民族共有的传统文化都在他们的命运中变得那么复杂沉重……

这部书里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与活生生的人物,只为探求人们活着的价值与生命的终极意义。一下子要从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浓缩写成一个提要,我有些无所适从。但是,相信用心读这本书的每一个人,都会被深刻地感动、震撼。这一点是肯定的,毋庸置疑。

全书对洋芋牡丹身上所积聚的代表西北女性的那种饱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善良、宽容与奉献的人性美大力地张扬和刻画,也对她与男权、民俗、守旧观念不断抗争,最终实现人格和命运自己主宰的独立、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经历给予了客观准确的同情和观照。洋芋牡丹身上几乎凝聚了那片土地上挣扎的女性所有的特征,她身上的一切变化,也正是那片饱经沧桑的母亲一样的土地身上的变迁。而她的大妈白艳芳的人生悲剧也正是上世纪以前那里长期背负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重压、完全没有自己、机械地活着的女性写照,正如她们自己所言:“唉,我不是人,仅仅只是个女人呀!”

洋芋牡丹的命运发展过程,正是那片热土变迁的详细过程,也是三十年来那片土地改革开放的过程。

这部书从头到尾散发着浓郁的民俗和自然的气息,处处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以及对假恶丑的辛辣讥讽、对真善美的高调褒扬。

以洋芋牡丹为代表的土地上的人们实现了洋芋花开赛牡丹的命运超越,那片土地也同时实现了千百年来空前的根本超越,这又何尝不是整个中华民族当下的一种超越呢?

只要有敬畏,只要有向往,只要去坚持,只要去追求,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就一定会实现。这一点也正是洋芋牡丹身上最能给人以启迪的闪光之处。

《灵魂史》是《复活的世界》的第一部,第二部《大地史》将会对农村当下的信仰混乱和危机问题、新环境下形成的道德观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年轻一代的知识性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他们的情感等问题进行深刻阐述。

本书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至今的三十多年间,以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惟一最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闻名于世的甘肃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地域为背景,围绕着洋芋牡丹的曲折人生和情感经历,透过罗正林、郑稀生、段长升等几个家庭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塑造了一群典型的人物形象,揭示了西部农民在生存、人格、情感、观念、命运等方面的根本变化,以洋芋牡丹和其妹妹洋洋撼人心扉的一番苦难挣扎,最终实现了守旧的男权和封闭的地域陋俗对女性基本尊严与权力挤压和剥夺的宿命超越,她们的自信与智慧、人格与人性光辉的重现过程,正是她们赖以生存的十年九旱的土地发生奇迹的过程,她们和她们的土地均超脱了历史宿命的桎梏,实现了自我超越的价值。

洋芋牡丹和洋洋均做了企业的领头人,她们的故土已是山川秀美、“金蛋蛋甲天下”的“中国马铃薯基地”、“中国药材基地”和“中国花卉基地”。仅30年间“疯人捏就的世界”就被改造成了一方富庶如画的美丽河山。

贯穿全篇的有两条线索,一是洋芋牡丹的命运和情感变化,二是改革开放的时间流程和变化经过。

猪脑沟的韦金峰和大营村的段长升,是同一拨被国民党军队抓的壮丁,在同一个兵营里当了半年兵之后,终于找着了适当的机会,经过一番仔细的密谋,从兰州逃跑了,一路上两人插草为香,对月揖拜,结成了生死兄弟。

两人不分你我,连老婆也换着睡。

韦金峰的女人白艳芳是个典型的定西北部农村妇女,命运多舛,饱受男权意识折磨和传统观念的摧残,却任劳任怨,服侍丈夫,养育儿女,当她实在无法承受生活和命运给予她太多太重的挤压时,她惟有以死抗争。她为丈夫做好了过冬的衣服,赶着把家里所有的重活都做完,在一个凄冷的月夜,喊着“天大大呀,我苦啊”跳进了豁岘口边的水窖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韦金峰的弟弟韦金山家有两个凤凰一样美得出奇的姑娘,韦金山利用给两个女儿反复说亲不断骗取人家钱财,正当他决定要正式给女儿找婆家时,两个女儿都做下了“亏先人的事”,不但变得分文不值,还无处发送。在城里给人家做保姆的小女儿洋洋,被雇主强奸后跑回家来,发现无法在家乡活下去,就连夜逃跑了,再也没了消息。大姑娘洋芋被大营村人称为洋芋牡丹,她从小目睹大大像打死猪砟木墩没轻没重地对待大妈,发誓自己将来不嫁男人,即便要嫁也要嫁一个不把女人不当人的男人。

阮荀是队长的侄儿,在城里念高中毕业了,养得细皮嫩肉,学得能说会道,很快他们就在盛开的洋芋花丛中偷吃了禁果,纸里包不住火,他们的事被韦金山发现了,就把洋芋捆绑在猪圈里,阮荀偷偷救下后,两人私奔了,在几十公里外阮荀念过书的城郊砖瓦厂里打零工,当韦金山带人找到他们时,他撇下洋芋拔腿就跑,从此音讯全无。已经有了三个月身孕的洋芋被她爹带回家又用麻绳捆绑了起来,韦金山央求他哥哥韦金峰把洋芋白送给段长升的傻儿子段瑞民,洋芋被用绳子绑着送到段家不久便生了一个男娃,但没过俩月,就被段家害死了,此时开始搞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很多农活需要有好劳力才能胜任,洋芋一反常态,说话做事都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放浪态度,在村里引起了很大的风波。正在此时,她和风流倜傥的宋文山邂逅了。宋文山的父亲在城里当干部,宋文山从小在城里长大,正在向着做画家的梦想努力,一次回乡看望他母亲梅雪娇时,和洋芋之间发生了一段美好的恋情。洋芋在洋芋花盛开之时,站在洋芋地里让宋文山画了自己的裸体油画,宋文山后来因此画成名,但却失去了美丽善良的洋芋,他骨子里要的依然是城里女人。洋芋果断地维护了自己的自尊,主动和他由恋情转变成了友情,她心里刚刚燃起的美好生活的火焰再次被浇灭,现实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她的身上。因为猥琐滑稽的段瑞民无论是夫妻生活还是干农活都不是个男人,她为了能有人帮忙撑起家,也为了报复段家,随便就和后来经她出主意成了“马铃薯种植大王”的邵富祥之类的老男人睡觉,也随便和让张克勤这样的小伙子发生关系,只为了让他们帮忙干活。但是高中毕业、阳光正直的罗爱会的出现,让她心中的死灰复燃,她听了罗爱会的话,重新收拾了自己的身心,并在罗爱会的帮助下用向日葵杆盖起了她向往已久的也是大营村惟一的洗澡棚,还跟柳迎春和梅雪娇学习裁缝手艺,打算将来有自己的生意买卖做。她抽空去山里挖药材卖,拼命攒钱,正当她快要攒够开一家裁缝铺子的钱数时,段瑞民不慎引发了炮房弹药的爆炸,被烧成重伤,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当段家猜测洋芋牡丹总有一天不会在段家待下去,终会嫁给别人时,段长升伙同他的侄儿段康民把洋芋牡丹扫地出门。在陈队长的帮助下,她在街口集市上开了一个裁缝铺子。但是,总有一些痞子和流氓去搅扰她。正当她被逼无路时,招工去新疆的罗爱会回来了,他向她表白,她也向他敞开了真诚的情怀。本来她心里还对宋文山存有一线希望,始终不答应罗爱会几次三番的求爱,但后来的经历让她终于知道她等的人是同样执著等待她的罗爱会……两人变卖了铺子,去了新疆。在新疆,夫妻二人经过努力打拼,成立了一家绒毛制品公司,生意做得非常成功。她和丈夫出差时,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个浑身污垢、神志不清的叫花子,当她认出此人正是当年坑害她、又毫无担当的阮荀时,依然和丈夫商量,把他带回家,求医问药,用心治疗。

有一天她被一桩官司牵扯了进去,原因是兰州思兰大酒城里宋文山举办了一场画展,老板隆思霄死活认为展厅墙上一幅引人注目的油画上的裸体女人,就是自己的爱人兰姐儿,兰姐儿为证明自己的清白,把画家思薯(宋文山)告上了法庭。在开庭时,画家的证人洋芋牡丹出现了,才发现原来兰姐儿就是自己离家出走多年的妹妹洋洋……

洋芋牡丹准备回老家投资办厂,帮助家乡发展,她劝说洋洋放弃对父母和故土的嫌隙,和她们的丈夫带着阮荀到他最初丢弃天良的地方,寻找良心,她说:“是的,是这样的,他是咱们猪脑沟阮世海家的后人,把良心坏了、丢了,就跑了,一个没良心的人无论跑到哪里都是一个糊里糊涂的疯子,我这次是把他带到家乡找良心的,他是从我身上坏的良心,天意该着这样,还得遇着我来领他到丢良心的地方去找啊。”

是啊,一味追求物欲、享乐主义至上的当下,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民族,是不是也该回头寻找些什么呢?

(《灵魂史》,阿慈兰若著,作家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