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科幻外衣裹挟的“孤独哲学”
来源:北京日报 |  陈涛  2017年01月26日08:48

不得不说,“烧脑神作”“科幻大片”这些字眼,在《降临》上映前还是挺唬人的,诱导人以为它是《穆赫兰道》与《星际穿越》的加强版。不过,观影后方知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预设,常见的“烧脑”套路并不多,倒是隐藏其间的“孤独哲学”让人细思恐极。或许名导丹尼斯·维伦纽瓦想借此告诉人们,科幻片还有另一种正确的打开方式。

如果把《星际迷航》《盗梦空间》归为硬派科幻,《降临》便是一部不折不扣披着科幻外衣的文艺片。没有各种罗织的天崩地裂、七弯八绕的“精彩”片段,只想安静探讨个体和人类到底是否可以通过语言沟通,达到心心相印、和谐共存。

影片故事并不难懂,讲述面对名为“七肢桶”的外星人驾驶飞船莫名现身地球多地,语言学家露易丝(艾米·亚当斯饰)受美国军方相邀,与杰瑞米·雷纳饰演的物理学家一同进入飞船,与外星人接洽。在破译对方语言的过程中,露易丝的脑海里不时“降临”各种看似凌乱的过去与未来。 故事基于一个名为“语言相对论”的假说铺开。根据这一假说,相对论把时间放在空间里,而外星人的语言把时间植入文字里。简而言之,“七肢桶”的语言逃离了线性的因果制约,解读它的过程,让人连带具备了预知未来的能力!

这也正是影片的出彩之处。它直面以前众多科幻片的禁忌——以何种语言与更为智能的外星人沟通。要知道,此前银幕上出现的外星人都自带“翻译器”,人类可以想当然地与它们无障碍交流。这一次,《降临》要玩儿真格的。片中,外星生物的书面语言是一个个墨圈,形同中国水墨中恣意又克制的闲笔。这也难怪,毕竟原著小说出自屡获雨果奖的华裔科幻作家。

这是一场跨越多个层面有关“沟通”的演绎。宏观层面,人类为了应对不期而遇的外星人“入侵”,努力突破技术障碍与对手展开对话,孰料“外敌”未除,内乱先起,人类“一言不合就开战”的行事逻辑,让观众意识到真正的沟通难题不在外部,而在人类自身。平日里看似和和气气的同类,稍有不慎就滑向挥刀相向的境地;微观层面,片中身为语言学博士的女主在与女儿日常交流中,也屡屡陷入糟乱不已的境地,她和女儿的双重烦扰,进一步加重了人们对自己是否掌握了沟通要领的诘问。

照此逻辑,“降临”地球的UFO,更像是警示人类的某种隐喻,它暴露出人类的软肋,即便生而拥有的沟通技能,如果未能善用,纵然全副武装,也不过色厉内荏而已。包裹着高科技科幻外衣的《降临》,实则如同一则寓言,它完全不同以往科幻片的视效,更像是在教观影者如何与人相处,做回一个独立思考、善于沟通的人。因为当下的人们尽管交流方式越来越多元且便捷,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拉越远。这也是影片立意所在,无论它是否属于科幻类型,深刻无疑。

不过,想要沟通顺畅谈何容易。片中露易丝凭借语言天分和平化解外星人带来的可能危机,不过,她依然难以破解个人难题,她要面对在未来的生命旅途中,失去丈夫、女儿后的孤独感。好在影片给出了一个光明的前途。女主即便通过预见未来的超能力,已知晓孤独的未来,她依然选择继续走下去。

影片试图传递这样的信息——从降临人间的那一刻起,每个人首先要学会的是品尝孤独。每个人也不妨思考,当已经知晓未来接踵而来的坏运气,你是否还有勇气走下去?毕竟面对未知,没有人不会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