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开拓者和园丁
中国新诗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在这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我们的《诗刊》有60年历史与之相伴而行。作为一个曾在《诗刊》工作了14年的老同志,今天站在这里,感慨万千。
《诗刊》在中国文坛上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1957年的创刊号上发表了毛泽东的18首诗词。进入新世纪后,《诗刊》在全国八千种刊物中位居主流位置,在诗歌期刊中处于领军位置。这是60年来,《诗刊》的全体编辑工作人员认真工作的成果,也是诗歌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回顾过去60年,我们要不忘初心,努力使《诗刊》继续成为中国文学事业的一面光辉旗帜。
回顾过去60年,我想起那些为中国诗歌、为《诗刊》奉献心血的前辈诗人和编辑家的名字:臧克家、艾青、徐迟、李季、严辰、邹荻帆、张志民、杨子敏、柯岩、雷抒雁、李小雨、王燕生、康志强……他们已先后离开我们,永远走入了《诗刊》的历史。他们的名字连接起来,就是《诗刊》的精神传承。他们的名字排列在一起,就是优秀诗人的才华修养与杰出编辑的品格精神最完美结合的典范。在今天我们怀念他们,并且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他们是中国百年新诗的开拓者和园丁。
我们总结百年新诗的经验,我们回顾《诗刊》60年的历程,是要创造出这个伟大时代的最新最美的诗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奋斗,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变革,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面对这种史诗般的变化,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这是《诗刊》也是每个中国诗人光荣的历史使命。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百年新诗的创造精神,坚持与祖国共命运,与百姓同呼吸,《诗刊》将为读者推出更多优秀的诗人,发表更多优秀的诗篇,在《诗刊》这一座文学高地上将奇峰突起,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