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铸魂 引领风尚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诗歌界全国第一大刊,《诗刊》在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方面,在全国诗歌界起着引领风尚的带头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诗刊》就在1979年1月14日至20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诗歌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来自全国各民族的老、中、青三代诗人共98人。大家先后听了胡乔木、周扬等关于解放思想的鼓舞人心的重要讲话,除小组会热烈讨论外,有30位诗人在大会上作了心情舒畅的交流发言。这是全国诗歌界批判“四人帮”、思想大解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大会。会议期间还组织看了一些美国、苏联和中国台湾的电影、专门听外国文学研究所的同志介绍了欧、美和苏联诗歌发展的情况,大家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振奋了精神,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史和文学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承前启后的会议。《诗刊》1979年第4期发表了我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打开诗歌工作的广阔天地》。
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诗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民族老中青诗人、诗歌评论家,举办各种笔会、青春诗会和刊授学院,主持中国作协举办的历届诗歌评奖活动,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各民族的诗歌新人,发表了许多高扬时代精神又有民族特色和艺术个性的优秀诗歌作品,为我国社会主义诗歌事业作出了功不可没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说:“希望大家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强调“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责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是民族灵魂和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是文学中最精粹、最精彩、最精美的艺术样式,是文学中的文学,是文学的最高境界。诗,是崇高、美好、纯洁、神圣的精神产品,不论是什么题材、形式、风格的诗,不论如何发展变化、创新出奇,诗都必须是、必然是真善美的结晶。因此,诗也正是“化人”、“育人”、“铸造灵魂”的最好的艺术形式。古今中外一切真正的好诗都是给人力量、使人聪明、给人心灵滋润和人格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起到了“铸造灵魂”的作用的。
新世纪以来,《诗刊》发表了不少好作品,但真正感人肺腑、深入人心、能起到“铸造灵魂”作用的精品力作还是太少太少。希望《诗刊》在回顾总结60年成果经验的基础上,更旗帜鲜明地抵制诗歌创作上的不良倾向,提倡诗人们 “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发挥“以诗铸魂,引领风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