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们越走越近的距离
来源:文艺报 | 刘立云  2017年01月25日06:50

60年了,《诗刊》与我们越走越近,不仅指诗人们在现实中与《诗刊》的距离越走越近,同时也指我们之间的精神距离、灵魂距离、心的距离也越走越近。

我是《诗刊》的老朋友,几十年前就与《诗刊》建立了亲密的联系。让我钦佩的是,《诗刊》星光灿烂的编辑群体,通过刊物和他们自身的创作实践,在诗坛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了担当、奉献、崇高和自我清洁的诗歌精神,成了我努力追求的职业精神。几十年下来,我从《诗刊》编辑们的身上学到了面对诗歌和诗人甘当人梯和配角的奉献精神。我几十年坐在部队诗歌编辑的位置上纹丝不动,乐此不疲,应该说与这种奉献精神密不可分,同时,也充分领略到了诗歌给我带来的尊严和快乐。

我承认,我写诗的时间虽然早于当诗歌编辑的时间,但真正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领悟诗歌创作的真谛,是在漫长的诗歌编辑生涯中。而这其间,当然离不开《诗刊》一代代编辑对我的扶植、点拨和推举,还有他们一次次让我参加采风和与诗人朋友们的交流活动。在此,我要代表所有给《诗刊》投过稿、在《诗刊》发表过作品的诗人,还有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为诗人的朋友,向《诗刊》60年来的一代代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来自于诗歌的盛情诱惑和邀约,陪同着我从青年走到中年,又从中年走到老年的《诗刊》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与《诗刊》,我们许多诗人与《诗刊》越走越近,是诗歌在召唤我们,是我们心目中那座共同的精神高地,共同的心灵圣殿,在召唤我们。我想,最后在《诗刊》工作,我既能以此报答《诗刊》对我的培育,又能像《诗刊》的一代代编辑那样,为诗歌,为诗坛新人的成长做点事情,还能让自己接受诗歌新鲜血液的淘洗,保持创作活力,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也是我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