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
“卜以决疑,不疑何卜。”人生在世,疑惑的东西太多,有了疑问,利用现有资源又无法解决时,占占卜,算算命,也不失为打开思维方向或模式的一种选择。当然,你可以不信八卦,不信鬼神,但一人一个命,你信是这样,不信——你有两种命运的可能么?
每个人成为受精卵的那一刻起,你一生中对你有许多重大影响的“命”就已经决定了,就像西瓜的种子长不出樱桃一样。既然“命”有章可循,那通过一定的手段作相应的推理,这应该属于“科学范畴”,通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而证实速度与大小无关,通过砸到头上的苹果而悟出万有引力,通过你生命中已注定的“必然”,如父母,如出生地,如遗传基因,如你的某些体征与内心特质而推理演绎出你未来可能的命运走向,能说它是迷信么?既然变化是按一定规律而运行,那规律被“我”之外的高人发现,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就像现在大家都离不开的手机,这事要放在百年之前,千里之外的声音在按几个数字后就能传入你的耳中,还不吓死人——这不是闹鬼是什么?
只要是成年中国人,很少没有主动或被动地“算过命”的,虽然算命这个职业有个从朝到野的过程(古代卜官是政府的正规编制,且地位颇高),当然,对于自然现象,因为现在有足够发达的科技,不必去臆测“天命”而行事决策,但对于人自身的认识,我们似乎并不比古人聪明多少。
“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鼻梁端正,直贯印堂”……这些自古以来的好面相也是现在“帅哥美女”的标准,其实,科学已证明,凡是“好面相”的男女,莫不是生物意义上的“能生育者”,男人的伟岸与女人的丰乳肥臀都是“能生”的象征——这是物竞天择进化的结果。但人类已发展到需要节育的阶段,人类的智慧也发展到远离刀耕火种的生存模式,所以这种相人之术可作一种审美而存在,而与人的命运并不直接挂勾。有个算命先生据说很准,在一个客户临走时,他掐指一算,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明后日有雨,你去某某地时要带上伞”,青年出门,嗤之以鼻,“天气预报说没雨你却说有,你以为你还真与龙王是亲戚呀!”明日,天果雨,青年大骇——他哪里知道,那算命先生是个久患关节炎的患者。望闻听切不光是中医的基本功,算命先生也深谙此道:“官问行,富问灾,平民百姓问发财。”通过你的衣着打扮,身体语言,自我报料……你的心病早已暴露无遗,对方要做的只是“对症下药”,让你且敬且畏地打开钱包……
算命的种类很多:看相、命理(生辰八字,五行相生相克等)、求签……更有取长补短,溶汇各家而自有心得者,但不管是那类,只要你虔诚地坐在他面前,你已经开始“迷信”了。我信命,比如通过父母的性格,自己的血型,以及DNA而推演出一个人的大致性格及相应处世时的优劣之处,从而得出可供你解剖的“麻雀”至于街角旮旯处的“孤月眼中翻”与“算命鹦鹉”或“电脑测算”一样,只当娱乐视之……
《易经》共有386句爻辞,中性和吉的判断占七成之强,而把中性努力转化成吉,应是人生奋斗的目标,算命这行业现在有,以后估计也不会消失,我希望那些以此为业的从业者,不管得钱多少,都能多出善言,多说顺天意,合人性的话——这不也符合《易经》之道么?
崇祯皇帝听闻紫禁城外有位测字极其准确的高人,于是着微服去拜访,希求寻到洞悉国家安危之势的预测。见到测字先生后,崇祯帝说想测一个“友”字,测字先生看了看崇祯道:“友者,反字出头也。反贼出头,大不利呀!”崇祯听后心一沉,但立刻改口说:“非彼友,乃有无之‘有’也。”没想到测字先生过目后又说道:“有者,大明二字去半,是祸非福也!”崇祯一听,心想大明江山去了一半,那还了得?局势岂不更加危急?又忙改口说道:“是测申酉之“酉”字!”寄希望能转祸为福。岂知测字先生见了,脸色大变道:“酉字乃至尊之尊,掐首去尾,这是说皇帝要完蛋呀!”崇祯听后,面如土灰,自己难道真的要大难临头?
果然,到了崇祯17年3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命中注定”吊死在煤山,大明王朝至此灭亡。
据说,那测字先生乃是李闯王的军师宋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