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诗刊》创刊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晓晨  2017年01月23日17:59

1月23日,《诗刊》创刊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王纪国 摄

1月23日,《诗刊》创刊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王纪国 摄

1月23日,《诗刊》创刊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王纪国 摄

2017年是《诗刊》创刊60周年。六十载春华秋实,这份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份诗歌刊物,讴歌人民创造生活,见证伟大时代发展,走过了光荣而不平凡的历程。中央领导同志对《诗刊》创刊60周年十分重视和关心,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专门打电话,对《诗刊》创刊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也祝贺《诗刊》创刊60周年,他指出,《诗刊》是引领中国诗歌创作的一面旗帜。创刊60年来,刊发了一大批高品质、有影响的优秀作品,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诗人,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希望《诗刊》社的同志们发扬光荣传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坚守高质量的办刊标准,推出更多精品力作,用丰沛的诗情、高尚的诗意和多彩的诗句,抒写属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宏伟诗篇。

1月23日,《诗刊》创刊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主持会议。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高洪波等出席。

钱小芊代表中国作协和铁凝主席,向《诗刊》创刊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关心、支持《诗刊》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向全国的诗人致以节日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钱小芊指出,党中央对文学事业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时代发展对文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刻回答事关我国文艺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规律,鼓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文艺方针和文艺工作的决策部署,努力推动文学事业和诗歌创作健康发展。

钱小芊说,诗歌是人类精神创造的重要形式,是文学皇冠上的璀璨明珠,诗歌历来生动地体现着民族精神,诗人历来最敏感、最热情,古往今来的优秀诗人,大都得风气之先、引领时代风尚。我国素来以诗的国度著称,从《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到百年来的新诗,形成了极为深厚的伟大传统。要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以更多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的诗歌作品振奋民族精神,高扬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主旋律。多刊载唱响祖国颂、英雄颂的作品,有力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要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大众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用诗性的语言,感人的韵律发出人民之声。要坚持高品质、高品位、高质量,推出更多留得下、传得开、叫得响的诗歌作品。提高原创力,拓展诗歌的题材、内容、形式和手法,在提升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品格上多下功夫。稳住心神,甘于寂寞,精益求精,发挥好诗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钱小芊指出,《诗刊》要坚守艺术理想,始终把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要提高原创力,拓展诗歌的题材、内容、形式和手法,在提升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品格上多下功夫。诗人要迈出书斋阁楼,走出方寸天地,走到社会和人民群众中去,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经过对生活的提炼、对生活的生动表达,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用博大的胸怀拥抱时代,用深邃的目光观察生活,把优秀的作品展现给社会、呈现给人民。要积极吸收借鉴、推陈出新,焕发古体诗的时代光彩。真正做到办刊有责、办刊负责,高门槛、严把关,强化品位意识、质量意识,发挥好诗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钱小芊说,要为诗人与社会的交流搭建平台,为诗人成长成才创造机会。进一步丰富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吸引青年、培养青年。引导青年诗人爱我们的党爱我们的国家,展现向上向善、乐观积极和充满理想的精神风貌,引导青年诗人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在创作实践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要加强诗歌理论批评工作,引导青年诗人增强文化使命感、创新责任感,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的实践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要锐意创新,开拓全媒体时代《诗刊》事业新局面。聚焦编辑的文化素质、审美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全方位提高编辑业务水平。抓住文学期刊“回暖”的大好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让《诗刊》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结合网络发展,研究新媒体规律,拓展渠道、创新思路,实现刊物新的发展。加强刊物新媒体建设,积极利用各种方式,打造符合刊物特点的新媒体平台,为诗歌传播插上翅膀,不断提高刊物的社会影响力。

《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汇报了《诗刊》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诗刊》原主编叶延滨,诗人李松涛,评论家骆寒超,诗人晓雪、刘立云、玉珍等先后发言。大家从各自的角度,深情回望自己与《诗刊》一同走过的难忘的岁月,探讨诗歌创作艺术和诗歌理论评论,对这份重要而特殊的诗歌刊物寄予新的期待。大家谈到,自创刊以来,《诗刊》一直坚持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步,刊发了许多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诗歌作品,发现、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引领诗歌创作发展。可以说,《诗刊》60年的发展见证了我国当代诗歌的繁荣发展,《诗刊》已经成为我国广大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大家希望《诗刊》在新的历史时期,以诗铸魂,引领风尚,薪传中国诗歌艺术传统,以更多优秀的诗篇,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评论家代表郑欣淼、屠岸、朱增泉、岳宣义、谢冕、吴思敬、李少君、黄亚洲、金哲、丁国成、赵振江、王石祥、查干、朱先树、寇宗鄂、龙汉山、张建中、黄怒波、刘福春、欧阳江河、王家新、郁葱等出席座谈会,中国作协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诗刊》部分老领导老前辈及全体工作人员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