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湖》长演不衰是全球现象
春节前后将有10多场《天鹅湖》在沪上演,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欧建平说--
《天鹅湖》长演不衰是全球现象
黑天鹅双人舞是传统版《天鹅湖》中压轴的舞段。(资料照片)
每到新年之际,海外各芭蕾舞团竞相来沪演出《天鹅湖》,成为申城芭蕾舞演出市场的一大特色。据统计,今年春节前后上海有不少于4家剧场将轮番演出10多场《天鹅湖》,演出的艺术团体包括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乌克兰基辅芭蕾舞团、俄罗斯芭蕾舞剧院等。尽管《天鹅湖》演出扎堆,但仍一票难求。
舞蹈家黄豆豆说,上海观众似乎有《天鹅湖》情结。这样一部经典作品每年在上海密集上演,仍然叫好又叫座。
名列最受观众喜欢古典芭蕾舞剧之首
《天鹅湖》诞生至今百年,名列最受观众喜欢的古典芭蕾舞剧之首。在业内人士眼里,这部舞剧是俄罗斯芭蕾学派的集大成者,代表着古典芭蕾的巅峰,也从一定程度上定义了芭蕾舞美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欧建平说,《天鹅湖》长演不衰,不仅是中国才有的现象,在全球也是如此。“我记得十几年前业内爆发了一场议论:‘《天鹅湖》的水都臭了还搅和什么呀!’但经典就是经典,《天鹅湖》 很全面地说明了一个经典舞剧需要什么。”
首先就是一个好故事。纵观舞台上所有经典作品的共同之处,无非传达了全人类共有的审美观:善定胜恶、爱情至上。《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
除了传递正能量外,精致的舞美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这就需要服装和固定的舞蹈形象来帮衬。天鹅湖开始流行的突突裙(classical tutu),成为观众心目中的一个固定艺术形象。那朦胧月色下半透明的纱裙所营造的质感,与白天鹅奥杰塔亭亭玉立、冰清玉洁的艺术造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来,穿着那身纱裙的就是正义和美的化身。”欧建平说。
当然,除了舞美和故事之外,舞剧之所以区别于电影、戏剧,正是由于精彩的舞蹈片段。第二幕中的白天鹅双人舞、四小天鹅舞段;第三幕中经典场景:32个挥鞭转炫技舞段、黑天鹅双人舞;第四幕中24只天鹅群舞的舞段……精彩舞段串起经典舞剧。欧建平说:“甚至剧中魔鬼角色的舞段观众也鼓掌,肯定不是因为恶战胜善,而是为演员精彩的舞步鼓掌。”
不论哪个版本,始终不变的是配乐
近几年,这部舞剧的“改良版”在全球范围内被各大芭蕾舞团不断编排上演———有古典版、现代版;有二幕、三幕、四幕;有在序曲部分安排情节的版本,也有结局和原著大相径庭的版本———爱情战胜邪恶,大团圆收尾;或王子公主会双双殉情;甚至白天鹅和魔王同归于尽……但无论如何改编,也不论是哪个版本,始终不变的是配乐———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天鹅湖》。
早期的芭蕾舞剧,只推崇舞蹈,作曲家写作音乐只是单纯为了配合舞蹈者的表演。十九世纪末,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在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中,音乐有了新的生命与地位。老柴以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旋律、饱满的激情、划时代的作曲手法,成功革新了芭蕾音乐,同时也使芭蕾舞具备了视觉、听觉的双重效果,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
舞剧除了视觉,还有很重要的听觉形象,音乐就承担着营造听觉形象的责任。在《天鹅湖》中,老柴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画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不同势力的矛盾冲突。更值得现代舞剧学习的是,白天鹅奥杰塔有贯穿始终的主旋律,人们一听到那带着悲伤色彩的优美旋律就知道白天鹅来了,这样清晰的听觉形象正是很多现代舞剧所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