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老家的味道

来源:人民政协报 | 潘鲁生  2017年01月16日08:54

编者按:

在中国的年节文化中,饮食等习俗是最能牵起人们兴趣的部分。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与春节相关的饮食各地不同,丰富多彩。当味道在舌尖散开,心中充满情感与记忆。新春将至,邀请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撰文讲述他心中的家乡味道。

我的家乡山东曹县,位于鲁西南的黄河故道旁,历史非常悠久,夏朝的时候就建有莘国和贯国,商朝更是第一都城。皇天后土,文脉汤汤,孕育了醇厚的民风民俗、民间文化,饮食也是其一。话说老子《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就源自商朝宰相伊尹,万事皆有相通处,他曾为成汤做厨师,于饮食烹饪中悟出了治国之策,流传至今。由于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交通枢纽,当地商旅行客往来交流频繁,民间文化也非常繁茂。就我们老县城来说,名气很大、文声甚远,当年习武的人多,习书作画的人多,地方戏的品类也很多,出过豫剧名家马金凤、崔兰田等大家。如今想起儿时在县城大圩首生活的场景,有一种热闹而又质朴的文化氛围,让人乐在其中、回味悠长。人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虽家境贫寒,但乐享生活的滋味。在曹县历代沿传的民间风味小吃里,米家烧牛肉、仲堤圈红、烧驴肉、传统蒸碗、魏湾红烧兔肉、吊炉烧饼、城里糟鱼、青岗集烧鹌鹑、杂烩菜、李家烧鸡、火神台五香豆腐干、孙老家绿豆糁丸子、五香花生米、韩集蔴酥糖等,都是当地人如数家珍的美食。

当年家境一般,对老家的名吃虽有所耳闻,大多也没有品尝过,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只有到过年才能跟着大人吃顿席。在我们家,爷爷做得一手好菜,记得有一次他让我约了邻居小伙伴,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好吃的,有八碟八盘八碗,菜品讲究,让大家真是解了馋。其实老人的用意是这些孩子们长大成人了,让我们聚一聚听听他的教诲,邻里之间要亲如一家,互帮互助,相互有个照应。一席饭下来,让我们回味的是做人的道理。

我家祖辈曾经营制作酱菜,“潘家酱菜园”在当地小有名气,公私合营后我爷爷哥仨都是公家酱菜厂的师傅。我小时候常穿行在酱菜缸中玩耍,在烧醋蒸流的味道中度过假期。看着爷爷凭经验料理酱菜作坊,用心细致,投入其中,自己也较早体验到了一种沉淀发酵着的味道,它是艰苦时一碗清粥、一碟酱菜的自足,丰足时对日后生活的储备与节蓄。日后读到《论语·雍也》中孔子曾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称之为“贤”,深有感触,觉得酱菜里的滋味与这种“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的人生智慧一脉相通。一口腌制酱菜的陶土大缸,丰收时腌渍储备,荒寒时取用品味,最能体现普通老百姓的勤俭自持、不改其乐,是生活的经验,也是生活的智慧、乐趣和境界。前几年,我为此专门创作了一组以潘家酱菜为题的装置艺术,怀念往昔岁月,追忆乡土亲人,也记录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在传统文化的味与道、器与用里,有着耐人寻味的意义。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省城读书,离开家乡已30多年了,但家乡的风土人情、生活气息都在我的心里,又亲切、又熟悉。记得1984年大冬天到陕西临潼收集民间刺绣,天寒地冻,又冷又饿,在兵马俑展馆前的集市上看见一个醒目的棉布榥子,上面写着“曹县胡辣汤”,当时又惊又喜,就像回到老家见到亲人似的激动,就着烧饼一口气喝了一大碗,那种味道与满足、那种踏实和暖和至今记忆犹新。人的味蕾是有记忆的,这记忆不单是味道,还串联了彼时的人与物、境和情,古诗有云“记得儿时好,跟随阿娘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泥沙”。岁月沧桑,难返来时路,只有家乡的味道有迹可循,就像那冬日异乡的一碗热汤,如同一个神奇的按键、一把记忆的钥匙,底气和热情随之开启,蓄满能量。

回想这几十年执着于民艺采风,行走在田野乡间,和老家的味道带来的亲切感一样,是一种亲情的牵挂、故土乡愁的延续。至今记得儿时母亲教我的童谣、她手纳鞋底的松紧口布鞋,还有春节时叔叔和我做的灯笼,其中刻录着岁月的温度,印在我心灵的深处,随时可被唤起,让人觉得充实。在匆匆忙忙的日子里,我们需要那些美好的细节和滋味带来慰藉,不荒芜、不寂寥。当下,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衣食无忧,回忆老家的味道,与其说是守护一种历史的记忆、传统的存在,不如说是守护人心人性中最本质、具有温暖的东西,它让我们挣脱商品与物欲的洪流,重新打量事物、体味人情、感受生活的意义。它们无法以商品的价格来衡量,却与人生的经历和世事相交融,凝结着个人成长、家庭生活、同窗友谊、挚友亲朋、邻里乡情的点点滴滴,无声无息,散发着岁月的记忆,让我们静守本心,珍惜情谊,珍重生活。

离别家乡岁月长了,老家的味道、老家的记忆绵长而又亲切。年节里一碗刚出锅的扁食、隆冬里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还有家乡大平调铿锵悠扬的曲拍、堂屋条几上灶爷山的威严,都相和相依,辉映成趣。这就是老百姓的日子,是寻常生活的礼赞,是流动不息的岁月里一块稳固的基石,有美好的向往,有朴素的追求,吉祥喜乐,静享生活的滋味。

老家的味道里,有浓浓的情意,有家乡至亲的回忆,是人生岁月轮转中不变的牵挂。

丙申腊八于泉城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