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刘向东:演绎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
来源:文艺报 | 王觅  2017年01月13日14:11

《墙》系列(布上水彩)

骚鸡公(布上水彩)           客家居(纸上水彩)             

《小像》系列(布上水彩)

1月5日至1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北京画院、广东省美协、深圳市美协共同主办的“生存·状态——刘向东绘画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由尚辉任学术主持、严长元策展,也是水彩画家刘向东首次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参展的70余件作品以水彩的独特形式,融合人物、静物、风景、动物等不同题材,共同演绎着当今时代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展览学术研讨会同期举行。

1965年出生于湖南衡阳的刘向东与同龄的很多人一样,经历了从小城镇向大都市的奋斗与迁徙。他曾迷恋过设计,并为了生计一度将艺术创作的黄金期用在美术设计和环境工程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游离于美术创作的边缘,似乎淡出水彩画界的主流视线。当来到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后,伴随着高楼崛起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入,而那些都市打拼者的行为举止、面部表情令他十分触动:他们虽卑微渺小,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尊严与喜乐?他们服务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该如何面对被漠视的境遇?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也成为他重拾水彩创作的重要素材。

此次展览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刘向东用水彩的创新技法表现的城市打拼者的精神样貌。这些作品虽然是具象写实,但没有流于简单的形象叙事,而是试图通过对一个个人物无意识表情的捕捉,来揭示当代人在物质化生活中形成的某种典型的心理状态。他描摹的知识分子有着白皙而偏冷的面色、闭目冥想的表情、定睛却若有所思的神情,揭示了他们焦虑而抑郁的心理症候。他笔下的青年形象,即使他们的眼睛闪烁出自信而充满期待的目光,却仍掩饰不住某种戏谑和萎靡的精神心绪。对于那些打工者而言,刘向东更是抓住了嘴唇微张、舔舌咂嘴等神态,鲜活真实地表达出那些民众的社会身份。

中国美协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诸迪认为,刘向东的绘画折射出的精神性使我们忘却了画面的题材内容,而是获得了超越具体物象和情感的意味,具有某种普遍性和抽象性。他笔下的各色小人物普遍带有一丝戏谑味道,而又让人不能忽视他的存在与尊严,不得不去认真对待。尚辉表示,刘向东笔下所刻画的这些普通人的精神心理,都是美术史的人物画廊里被忽视了的一种表情。他以不满足水彩绘画过程的即时性困窘而创造的布上水性材质绘画,不仅有效地推进了中国水彩画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表现深度,而且也用这种坚实的塑造语言深深触抵当代社会人性心理的隐秘,从而使他笔下人物日常生活的无意识瞬间揭示出某种社会学意义的心理状态。

借助布面水彩的方式,刘向东拓展了水彩原有的表现题材和艺术趣味,这种探索在内容上更加契合了他对于社会问题的表现与关注。批评家杨卫注意到,刘向东的水彩画迥异于常见的水彩画的表现方式,以丰富的干笔技法由浅入深,营造出某种油画的效果。同时,他用这种语言方式来表现当代人的精神面貌,以区别于水彩画的风情写生,使其具有了时代特征与当代文化内涵。

在刘向东看来,尽管水彩的概念是传统的,但方法和趣味可以演变,形式和语言可以创新,以适应当下视觉审美需要。他说:“对我而言,如果水彩是水加彩的艺术,我就可以摆脱经典的某些束缚和羁绊、技术限制和趣味干扰,从而根据个人的能力,经验和直觉去打开一扇自由表达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