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上海译文副社长回译《饥荒》《四世同堂》三部终“完璧”

来源:中国新闻网 | 王笈  2017年01月13日16:35

翻开最新出版的《收获》杂志2017年第1期,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回译的小说《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后半部如期刊登,以50余页、10余万字“原貌恢复”了这部“残缺”数十载的文学著作。老舍的《四世同堂》终迎“完璧”。

“赵武平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在研究老舍的领域里,因为人们看的都是美国的删减版,导致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评说。现在我们看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四世同堂》,这个时候再作出评价对历史是比较公正的。”《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1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他的著作《四世同堂》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讲述了北平民众的普通生活与抗战故事。1944年,《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开始在报纸连载;数年后,《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在美国问世。遗憾的是,这部“终曲”的最后13段由于历史原因未能有机会完整发表,原稿也因故被毁。1982年在中国出版的该部分则是译自《四世同堂》英文版,与老舍原稿相比删减了许多内容。

在“《四世同堂》英译全稿的发现和《饥荒》的回译”一文中,赵武平回忆了在美寻找老舍原稿的过程(即老舍与该书的英文译者浦爱德合作翻译的原稿):2013年5月,赵武平赴哥伦比亚大学,在巴特勒图书馆古籍善本部看到老舍同赛珍珠和浦爱德围绕《四世同堂》等翻译所留下的许多信件;2014年7月,赵武平赴哈佛大学施莱辛格图书馆,先后调阅到11盒浦爱德档案,细致研究了标有《四世同堂》说明的数百页材料。

“他(赵武平)非常忠实于老舍的原著,在翻译的时候还整理了‘老舍词汇表’,尽可能仿照老舍最擅长的语言表达,因为老舍的语言非常讲究。有一些在(《四世同堂》)这本小说里没有出现过的词,他就从老舍的其他作品里寻找对应的词,非常严谨。”程永新说,“我们和赵武平联系上的时候,《饥荒》的回译工作其实已经完成,而且(译稿)已经给许多专家、翻译家看过。”

程永新说,自己也是去年11月上旬才知道赵武平赴美回译《饥荒》一事,“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给我发了条微信,说赵武平在做这件事情,问我们有没有兴趣刊登他回译的东西。我马上回复说当然有兴趣。”

由于《收获》是双月刊杂志,按原计划,刊登于2017年首期的稿件在当时已经有了通盘考虑,部分内容已在准备当中,但程永新当即决定刊登这后半部的《饥荒》,“没几天,赵武平就把回译稿发给我了。之后的1个多月里,我们一直在讨论,包括《饥荒》前二十回是已发表过的,所以要准备一个梗概。他回译的过程很有意思,所以我们让他写了一些想法。直到12月中下旬刊物要开印时,我们还在进行交流。”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老舍的剧本《茶馆》就曾发表于《收获》杂志创刊号,时任《收获》杂志主编巴金与老舍的关系十分深厚。60年后,在老舍的著作进入公版期之际,《饥荒》后半部于《收获》杂志发表,程永新感慨“是一件特别有缘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