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南方文坛》:凝聚批评新力量,关注文学最前沿

来源:文学报 | 何晶  2017年01月12日23:02

“凝聚批评新力量,互启文学新思想”,《南方文坛》自1996年改版以来,就以此为宗旨推动青年批评家和作家的成长。2017年,杂志坚守自己的这一办刊方针不变,继续介入当下最前沿的文学现场和文学批评。

去年11月中旬,《南方文坛》举办20周年改版座谈会,主编张燕玲表示,刊物能坚持到今天,是因为专业精神和情怀的支撑。这份情怀是理想主义和率性又坚韧的个性,因为秉持着这些,《南方文坛》在20年时间里跃身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重镇之一。

“‘今日批评家’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栏目,我们一直以推出当下优秀的青年批评家为己任,从1998年开栏至今每期推出一位,已经推出了一百多个批评家。”张燕玲认为,《南方文坛》应当给当下青年批评家提供批评园地,思想性和锋芒在这里呈现。事实上,《南方文坛》给“50后”、“60后”、“70后”、“80后”几个代际批评家提供了成长成熟的平台,个人批评观、批评风格在此有了全方位的呈现。

2017年第1期,“今日批评家”栏目推出“80后”批评家刘涛的文章《古今视野下的<太上感应篇>》。刘涛硕士期间读西方美术史专业,读博士时转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因而关注的问题颇为广泛,主要集中于中国近现代、当代思想史和文学史,自叙“念终始颠于学,研读古典,关注当下。

“强化文学现场,关注文学前沿”是《南方文坛》另一个重要的特质,对当下文学现场的介入是张燕玲一直强调的。《南方文坛》改版时,先锋文学运动转为沉落,多元格局的文学时代到来,文学批评也更多地向学院化批评转化,《南方文坛》适应了这种转型,也不断跟随着最前沿的文学和批评现场,因而成为观察时代文学现场有效的依据。

2017年第1期,“当代前沿”栏目推出了程光炜的《上海批评圈与其他小说》一文,对当下的上海的文学与批评现场进行观察研究;而张志忠的《<我们的荆轲>:向<铸剑>致敬》一文中,从莫言与鲁迅的传承关系来谈话剧。

自2014年以来,《南方文坛》开设了“译介与研究”栏目,张燕玲介绍,几年来刊物一直在强化该栏目,“我们关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对于中国文学的翻译与海外研究的动态我们跟踪观察,开设3年来,影响很大。”2017年第1期上,该栏目推出李欧梵的《新序两篇》和初清华、汪梦妍的《“他者”辩证法与疾病譬喻——<离乡病>中横贯身体、政治文化的话语模式简析》。

2017年第1期的《南方文坛》上,推出了特稿,对大陆与台湾的青年写作者马小淘、张耀升、王威廉三人的写作对照观察、研究,让读者一窥当下华语青年写作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