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另一种读法
新诗是以古典诗词的反叛者形象走上文坛的,但近百年来,新诗写作者不断从古典诗词中汲取创作的营养。在《十月》杂志2016年第6期上,诗人西川发表了长篇随笔《唐诗的读法》,阐述了他对唐诗的另一番理解。他认为,读唐诗,不能把古人供起来读,而应以同代人的立场去理解唐代诗人所关心的问题,理解他们创作的秘密何在,思考“古人为什么这么做”。“只有当我们深入古人之间,看他们互相争吵,这时,古人才能活起来”。
日前,《十月》杂志社、十月文学院举办了第六期“十月青年论坛”,宁肯、李陀、欧阳江河、西渡、师力斌、吕约等诗人、评论家围绕西川的随笔《唐诗的读法》进行研讨。大家谈到,西川将唐代诗人放到他们所处的语境之中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得出很多值得讨论的命题。比如,如果阅读《全唐诗》,就会发现唐诗中也有很多的平庸之作,元代还有人敢批评唐诗,但今天我们都不太敢了,因为我们只读《唐诗三百首》;杜甫、韩愈的重要性在于,他们敢于创新,有综合处理现实的能力,而这正是今天的诗人需要加强的……新诗和古诗在思想方法、语言技巧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唐代诗人们处理问题的思维和方式、他们吞吐历史和现实的强健的文化胃口,依然对当下新诗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