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来源:文艺报 | 王杨  2017年01月06日06:36

日前,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中联部六局副局长严宇清、山东教育出版社社长刘东杰、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中外文学交流史》总主编钱林森,以及中东欧文学翻译家和研究家林洪亮、张振辉、冯植生、陈九瑛、郑恩波、高兴、易丽君、冯志臣等与会座谈。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的全面展开,为中国与中东欧各国文化的深度交流带来了新的机遇。吉狄马加谈到,由于民族发展历史的相似性以及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紧密联系,在不同历史时期,中东欧文学都对中国作家产生过深刻影响。现代时期,承载民族精神的中东欧文学也唤起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自身历史文化的认知;及至当代,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捷克等国家的作家作品更是影响了几代中国作家的写作,《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的出版一定会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发挥很好的促进作用。

与会专家学者也认为,有深度的文学交流更容易拉近国家和民族之间心灵的距离,交流能使一种文化获得活力,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国当下的文学创作,包括作家的写作方式、语言实践和作品的精神主旨等,都出现了不少新品格。一些重要作家、诗人的作品已被译介到中东欧国家。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逐渐呈现出互动对等的态势,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2005年启动的《中外文学交流史》已出版17卷,此次出版的《中国―中东欧卷》由丁超、宋炳辉合著,是该领域国内外第一部通史性专著。与会者充分肯定了该书丰富扎实的史料、全面系统的论述以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认为该书在学术和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2016年11月,该卷在罗马尼亚高迪亚姆斯国际图书与教育展上成功实现版权输出,对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