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开年大戏为何“成色”不足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杨媚  2017年01月06日09:36

电视剧“轻时代”到来,大剧缺席谨防“偏航”

开年大戏为何“成色”不足

《遇见爱情的利先生》

《乱世丽人行》

正如电影市场有“新年档”“贺岁档”,电视荧屏的“开年大戏”“开春大戏”也是每年备受关注的大剧档期。随着2017年的到来,各家卫视斗完跨年晚会又拼上了开年大戏。不过,相比起前几年《芈月传》《楚汉传奇》《武媚娘传奇》等数部现象级大剧的涌现,今年的开年大戏却稍显“成色”不足,除了二战题材战争剧《最后一张签证》凸显历史厚重感外,大制作、大明星、大题材均未占据主流。

今年的开年大戏为何“大剧”缺席?记者在采访数位业内人士后发现,这与古装剧份额受限、暑期档资源消耗多、今年新年和春节间隔较近等都有关系。这也意味着,电视剧市场已经步入一个“轻时代”。

A

“大剧”缺席,“常规剧”成主流

“开年大戏”的概念由央视创始于2008年,当年《水浒传》在春节期间播出一炮而红,之后《雍正王朝》《汉武大帝》《闯关东》《走西口》等开年大戏均创造了收视和口碑大丰收的盛况。

后来,“开年大戏”的概念逐渐被各大卫视借鉴并前移到了每年元旦期间,成为和跨年晚会并驾齐驱的“双王牌”。2013年《楚汉传奇》《隋唐英雄》,2014年《武媚娘传奇》《一代枭雄》,2015年《芈月传》……每一部都是大明星、大制作,为一年荧屏博得了“好彩头”。

踏入2017年,“开年大戏”却是一副大剧缺席的局面。除了江苏卫视由新老“视帝”王雷和陈宝国主演、聚焦二战时期中国签证官的《最后一张签证》,湖南卫视热门IP改编的古装剧《孤芳不自赏》外,似乎都难担当起“大剧”二字。

比如李小璐和张译主演的《守护丽人》,是快递暖男恋上落难公主的都市青春偶像剧。《乱世丽人行》是一部年代剧,以抗战时期女青年韩疏影(韩雪饰)与苏北大亨谢氏一族情感纠葛为主线。《遇见爱情的利先生》由陈晓、周冬雨主演,走的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套路。

而且,这其中有几部剧都算不上新剧了。《遇见爱情的利先生》2014年已经拍摄完毕,被观众戏称为“压箱底”的存货;《乱世丽人行》去年年中也已经在地面频道首播。

纵观整个开年荧屏,可谓“常规”有余、亮点不足,和往年大剧扎堆的热闹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B

古装剧份额受限是主因,“开年档”地位下降

为什么开年大戏常规有余、“成色”不足?从客观原因来看,在广电总局“一剧两星”和对古装剧配额收紧的政策下,每年每家电视台满打满算也不能播出超过110集古装剧。然而开年大戏这个档期一直以来都是古装大剧的天下,许多家卫视都采取保守政策,把古装剧份额留到暑期档去拼年轻市场了。这几年来,“剧王”几乎都诞生在暑期,如2015年度“剧王”《花千骨》就是瞄准暑期档播出的。

几位电视台工作人员透露,好几部“收视担当”都在暑期档播完了,现在都市剧和年代剧“存货”并不充足。

今年开年档特别“惨淡”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新年和春节之间的间隔比往年短,这让不少卫视只好把重点大剧放在了春节档期,而非以往的“双面出击”。比如新版《射雕英雄传》下周一在东方卫视首播,而杨幂赵又廷主演的仙侠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则在1月30日登陆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

甚至有人认为,开年大戏这个营销概念已经没落了,这个档期并非收视的黄金档期。这两年荧屏开年无大戏,不少大剧都转移到了寒暑期档,似乎也意味着各大卫视已经达成了共识。

C

电视剧进入“轻时代”

谨防“偏航”

岂止是开年荧屏,纵观这几年的电视荧屏就会发现,曾屡屡斩获高收视和好口碑的历史正剧已经“失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随着网络平台的崛起和IP剧的横行,中国电视剧已经步入了一个“轻时代”:轻快的题材、轻松的风格、轻巧的制作,以及越来越年轻的观众,不断瓦解着大历史、大明星、大制作所带来的厚重感。

“‘轻时代’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价值观的年轻化,更多地表达青年人的奋斗,跟过去的苦情剧、宫斗戏、朝廷戏的风行有着本质差异。”尹鸿认为,这反映出中国电视行业的改朝换代这一两年正在完成,传统上的金牌编、导、演大部分渐渐退出舞台中心,更年轻的主创成为主流。

然而,在收获高收视的同时,“轻型电视剧”却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创作者一味追求收视率,过度迎合却又曲解了年轻观众需求,高收视却没有伴随着好口碑。尤其在古装剧市场,剑仙奇幻连着宫斗心计,狗血桥段试探虐心底线,渐渐偏离了主流文化的航向。

著名编剧汪海林则指出,如今播出平台和制作公司为降低试错成本,纷纷争抢既有粉丝群庞大、知名度高的热门IP,这些IP很大一部分是网络小说、游戏和动漫作品。“IP热是影视剧进一步低龄化、幼稚化的浪潮。剧作家作为一个思想群体,要回归,要占据高点,改变当前浅薄、幼稚、庸俗的思想形态。电视剧必须以剧本为中心,而不是以IP为中心。”

尹鸿也认为,电视剧“轻时代”要谨防“偏航”。“过度年轻的文化,西方把它叫做青年亚文化,它和主流文化多少会有一点偏差,这个偏差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起问题。有些剧的的确确在互联网上影响到当今影视作品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