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教育》
《现代诗歌教育》上册
《现代诗歌教育》下册
书名:《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
书号: 978-7-5606-4324-3
定价: 58元(全两册)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
责任编辑:邵汉平
作者简介:王宜振,男,1946年生。山东省东平县人。《少年月刊》杂志主编。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1976年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诗刊》《儿童文学》等全国一百余家刊物,发表诗歌两千余首,童话五十余万字。出版有《笛王的故事》《21世纪校园朗诵诗》《21世纪校园抒情诗》等著作40余部。先后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一等奖、文化部蒲公英奖、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国家级文学和图书大奖。《21世纪校园朗诵诗》于2004年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青团中央,联合向社会推荐的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2013年,又入选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向青少年推荐的百部优秀图书。他创作的40多篇单篇作品,入选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各种不同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正式教材。他还有一部分作品,入选香港中小学语文课本。他还为孩子写了《作文课讲稿》(上、下册)等多部著作。他被诸多评论家誉为“中国儿童诗第三座艺术高峰” 。他的多篇作品走向世界,入选《二十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丛书》等多种世界文学经典文库。
名家书评:这样的诗(指王宜振的诗),我一触摸,便有一种质感,这是一个艺术家用事业的大锤,溅着满心的生命之火,锻铸出来的一个凛凛然的大写的关于人的诗句。……..这是生命体验的真谛。朗诵这样的句子,也就诵读着生命和创造的韵味。
——中国当代杰出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陈忠实
王宜振写得一手上等的儿童诗,他的诗有不少选在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里。我对他的儿童诗,一直有很高的评价。在当下中国,能将儿童诗写到这个水准上的人,不多。
——中国当代杰出作家、世界安徒生奖获得者、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曹文轩
王宜振先生是著名儿童诗诗人,也是一位诗歌教育家。他怀揣诗歌热忱,秉持教育理念,写下了这本“诗教书”。这本书没有艰深的诗歌理论,也不是诗歌的选本,而是论中有诗,诗中有论,特别适合教师和学生阅读。
——中国杰出语文教育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辑、著名阅读推广专家 王林
王宜振以一个诗人的敏锐和智慧,在诗歌的园子里,用心采撷,把那些最美好的诗歌呈现在我们面前,并进行诗意而有趣味的解读。这实在是一本很棒的诗歌普及读本,适合每一位教师,也适合每一位学生。
——江苏省特级教师、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基础教育专家 郭学萍
宜振先生是一位种诗的人。他那些闪光的诗篇,深埋在难以计数的大小朋友心中。这一回,他牵起大小朋友的手,引导大家打量诗、感受诗、研究诗,乃至创造诗。这同样是对诗的种植,意义深远。以诗人之心解诗,专业、精准,并且一路缤纷。
——江苏省特级教师、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著名阅读推广专家 周益民
我们需要用“诗歌”擦亮生活,闪耀人生。这本《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体系严谨,举例丰富,是学校开展诗歌教育和中小学生学习诗歌的好教材。
——广东省小学语文学科名师、著名阅读推广专家 周其星
内容简介
如何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从读诗开始。如何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从写诗开始。如何创建诗意儿童文化的语文?还是引导孩子从读诗写诗、开始。我们说,我们的教育是完善人格和人性发展的教育,而它的最高境界却是诗性。一个人能够过着一种有诗意的生活,那便是人生的一种最高境界。
著名诗人王宜振以一个诗人的视角、敏锐和智慧,在诗歌的海洋里精心采撷,把世界最美好的诗歌呈现在我们面前,并进行诗意而有趣味的解读,在深入浅出中娓娓道出诗歌的常识,这实在是一部很棒的、有利于老师、家长和孩子共读的诗歌普及读本。全书分上、下两册,共九章,讲述了什么是诗歌,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诗歌的审美视点,诗歌的分类,诗歌的想象力,抒情诗的艺术媒介及其特征,抒情诗的创作,诗歌的鉴赏,诗的风格,是目前对孩子进行诗歌普及教育的一个完美的读本。
本书不仅适合每一位老师,更合适于每一位学生,它会在孩子的心田种下一颗诗的种子,进而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目录
上 册
第一章 什么是诗歌
第一节 什么是诗歌 / 001
第二节 诗与小说、散文、童话的区别 / 007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要去读诗
第一节 读诗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 013
第二节 读诗可以开发同学们的想象能力 / 020
第三节 读诗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表达能力 / 029
第四节 读诗可以陶冶情操,培育同学们对生活的感受能力 / 038
第五节 读诗可以启迪智慧,孕育同学们的创造能力 / 046
第三章 诗歌的审美视点
第一节 诗歌内视点的存在方式(上) / 053
第二节 诗歌内视点的存在方式(下) / 061
第四章 诗歌的分类
第一节 抒情诗(上) / 074
第二节 抒情诗(下) / 086
第三节 叙事诗(上) / 096
第四节 叙事诗(下) / 107
第五节 散文诗(上) / 117
第六节 散文诗(下) / 128
第七节 朗诵诗(上) / 141
第八节 朗诵诗(下) / 153
第九节 童话诗 / 166
第十节 寓言诗 / 179
第五章 诗歌的想象力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想象力 / 192
第二节 诗歌与联想(上) / 203
第三节 诗歌与联想(下) / 216
第四节 诗歌与想象(上) / 227
第五节 诗歌与想象(下) / 240
下 册
第六章 抒情诗的艺术媒介及其特征
第一节 抒情诗媒介的独特性 / 253
第二节 抒情诗的音乐性 / 265
第三节 抒情诗的弹性和随意性 / 276
第四节 抒情诗语言的正体 / 289
第七章 抒情诗的创作
第一节 抒情诗的灵感(上) / 303
第二节 抒情诗的灵感(下) / 316
第三节 抒情诗的立象与建构(上) / 330
第四节 抒情诗的立象与建构(下) / 342
第五节 抒情诗的修辞(上) / 354
第六节 抒情诗的修辞(中) / 366
第七节 抒情诗的修辞(下) / 378
第八章 诗歌的鉴赏
第一节 诗歌鉴赏的过程(上) / 401
第二节 诗歌鉴赏的过程 (下) / 416
第三节 诗歌鉴赏的创造性 / 431
第四节 诗歌鉴赏的共鸣现象 / 443
第九章 诗歌的风格
第一节 诗歌的风格(上) / 457
第二节 诗歌的风格(下) / 473
全国100名中小学校长推荐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