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张曰凯:坚定文化自信,承袭古典小说美学

来源:文艺报 | 张曰凯  2016年12月30日13:59

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这是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方向、开拓道路的纲领性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文艺美学规律,通篇充溢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是中国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这段讲话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的“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一脉相承。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脚下的路。在这里,我谈谈学习承袭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小说美学,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创作长篇小说《悠悠玄庄》的体会。

我生长在鲁西北平原一个古老的乡村。这是一方古老的土地,大禹治水治理了9条河,在这方土地上就有4条河,至今留有遗迹。黄河、运河在这里交汇。一片黄土地,一条漳卫运河铸就了鲁西北独具特色的文化意蕴。黄土地深邃的文化根脉,古朴的风土民情,儒家思想在这方土地上镌刻下的深深痕迹,黄河古道的风,运河千载的浪,令我感同身受。传统文化塑造农民形象,传统文化笼罩农民命运。我深深眷恋这方土地,我久久思考这方土地!创作一部全方位展示鲁西北平原20世纪上半叶农村社会生活及农民命运的长篇小说是我半个多世纪的夙愿。

1959年暑假,我坐在北京大学未明湖畔的教室里写小说,起名《三个女性》。冬季把小说初稿交给吴组缃老师,请他指教。吴组缃老师提出善意的批评,但一句重如千斤的教诲,我终生难忘:“你写农村家族生活的小说,要多读几遍《红楼梦》,从中汲取艺术营养。”这句话深埋在心底52年。我初读《红楼梦》是1954年“批评红学研究”的日子里,仅仅是喜欢而已。在北大再读《红楼梦》可谓开启了我学习研读这部名著的心扉。

悠久浩繁的中国古典小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小说美学,这一美学至《红楼梦》攀上艺术之巅,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光彩照人,独树一帜。这一美学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欣赏习惯。如果要比附联想的话,西方现代主义的种种流派也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点点滴滴的痕迹,但整部《红楼梦》文本的实质仍然是一部真真切切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而且惟其现实主义,它才萌生出巨大的艺术魅力。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红楼梦》的艺术时说:“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为新鲜。”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是《红楼梦》民族化的美学特征、美学品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世纪80年代,我置身于文学编辑岗位,辉煌的文学局面,良好的文学氛围,使我又涌动起创作长篇小说的艺术构思,吴组缃老师的话自然徜徉胸中,又重读《红楼梦》第三遍。此时我有幸购到3部视为珍宝的书:胡适收藏《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和朱一玄编辑《红楼梦脂评校录》。3部书囊括《红楼梦》脂评8个版本,我陆续读了10年,边读评语,边对照原文,等于重读《红楼梦》(前八十回)第四遍。并做笔记。《红楼梦》脂评作者是历史上第一批红学家,是发现、赏识、评析《红楼梦》这部艺术巨著的伯乐和小说鉴赏家、小说美学家。他们写下的诸多评语,从对具体细节、情节、人物批评入手,总结艺术规律,创作经验,阐述美学观点、艺术成就,擘肌分理,洞幽烛微,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小说美学专著,是我深入认识理解和把握《红楼梦》艺术的导师。

至此,50多年前的小说初稿《三个女性》我早已否定,学习《红楼梦》小说美学创作长篇小说的信念,已在心中坚定不移。我知道这是爬一座高山,不但不可能登峰,也难以攀登。但为了诚挚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楼梦》小说美学,必须知难而上。

2000年我退休后,用两年时间回乡访古,奔波于鲁西北平原12个市县,徜徉于黄河之滨、运河之畔。走进故土的历史深层,凭吊古之遗迹,瞻仰人物景观;念历史之悠悠,缅怀先祖之文明!2006年年届古稀执笔写作,又边读《红楼梦》边写作,一部《红楼梦》伴我5年,读至5遍6遍,反复思考,书名选定《悠悠玄庄》。

我着重从四个方面学习承袭《红楼梦》小说美学:

“发于情性,由手自然。”(李贽语)整部《红楼梦》体现了这种美学品格。人物、情节、细节来自作者亲身体验的生活,从作者胸中汩汩流出,如行云流水,真切自然,姿态横生,浑然天成,没有半点矫情,作品呈现生活本色之美。语言民族化、生活化、人格化,我力求绘声绘色。

人物形象形神兼备。《红楼梦》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以形写神,神寓形中,形神兼备,具有“传神之笔”。这方面做起来很难,因为它不是靠技巧,全凭功夫。要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把握住人物性格,在描写人物言行中描绘出人物神态及内心的世界,达到写意传神,宛然毕肖。我写作中朝这个方向努力,不敢妄言是否能够学到手。

“有境界,本也。”(王国维语)《红楼梦》通过逼真细腻的生活细节营造的小说意境比比皆是,这也是这部艺术巨著萌生巨大艺术魅力,令读者百读不厌的肯綮所在。我的作品着重在农家日常生活细节描写方面下功夫,尽力把细节写得精到准确,绵密入微,从容不迫,悠悠叙事,情趣横生,给人以愉悦的美感,力求营造出小说意境。

“一篇情文字。”(脂评语)《红楼梦》悲剧的核心是“情”,这是《红楼梦》小说美学的独特优势。我师承这一笔法,描绘人物形象倾注一腔挚情,尽力做到情真意切;而描写人物之间的关系,恩爱怨仇,力求“随事生情”,时时事事不忘“情”字。

我半个多世纪的夙愿于2011年实现,并且得到评论家的认可、好评。但在学习承袭古典小说美学的路上,我只是迈开了第一步,距离彼岸还很远,很远。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话重心长的讲话,使我深受鼓舞,获益良多,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有生之年,志愿在“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方面做出努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