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茵《新留守女士》:中国式的生活呈现
北美女作家姚茵撰写的《新留守女士》是一部具有纪实风格的长篇小说,作者留学美国,经历了苦读、求职和立业的过程。在这本小说里,她更深入地探讨了一个留守北美的华裔知识女性的情感世界。
读《新留守女士》,疑惑会让读者生发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叹。作者的文笔更加成熟了。她笔下的故事犹如图画,活生生地留在你的眼前。除了对女主人公小涵的成功塑造外,作者还深入刻画了七月、和平以及程志峰三个性格迥异、并拥有丰富内心世界的男性。作者对七月的塑造尤其成功,他功利、聪明、工于心计。他一方面阻止罹患乳腺癌的妻子做切乳手术,一方面又和才貌双全的女学生相恋。而他的冷酷,成就了小涵日后的独立。
历史如此眷顾中国人。几十年前,闭关锁国的中国人想方设法去美国,如今归国人员洪流滚滚。在这去去来来的人流队伍中,情感的变异和故事的衍生绝对比虚构更有魅力。无数个女性被裹挟在这股滔滔洪流中,有着强烈的倾诉冲动。与20年前的话剧《留守女士》相似,一样是女性叙事,一样的中国背景。只不过20年前是站在中国,遥望北美,讲诉留守女士的故事。如今是站在北美,遥望中国,讲诉留在北美的中国女性的焦虑、挣扎和思想上的成长。作者的写作观是立体的。视角、场景的变换,让读者感慨良多。当然,作品最大的特色还是“纪实”,只是这种纪实与通常的新闻故事不同。《新留守女士》着重于女性心理细节的描写,是文艺笔法的显露。这种心理状态的呈现和展示,自有其时代特色,今天的留学生已经不再是《北京人在纽约》中那样的苦力,他们拿着奖学金,拼命苦读,以此换来优越的职位与薪水。但他们好像还是不满足,有着一种苦恼和野心。没有当今留美生活体验,没有异国他乡的遥望和牵挂,是不可能有如此细腻而准确的心理刻画的。作者与故事人物之间相去不远。在文学史上其实并不少见。上世纪初,郁达夫在《沉沦》中曾经叙述中国留学生的苦恼,这与今天留学生的纠结似乎不相上下。但那时的作品中,还留有文化中国的梦呓与壮怀,一个破败大国的文化子民,在异国他乡希望祖国快快强大。但在姚茵的《新留守女士》中,比较多的则是日常生活中具体的情感困顿和烦恼。
作者对女主人公那种原生态的心理呈现,如此真切和自然,让我感到,在作者心中,始终有一个挥之不去的人生问题在困扰着她。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使然。《新留守女士》可以说是一种中国式的生活呈现,只不过舞台背景变得更开阔,而作者的表现手法也更加多姿多彩。她的专业背景更让她笔下的人物显出一种精神世界的纬度。姚茵正在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