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魏红珊:在“传承”中“创新”

来源:中国艺术报 | 魏红珊  2016年12月29日10:31

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有关中华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对于我们做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两创”关乎继承与创新。“创造性转化”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转化与生成。“创新性发展”则是从传统文化中发现生生不息的文化元素,进行改造与重构,创造性生成新的现代文化与认同。继承与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相即相入。继承是基础,转化是方式,创新是发展。即在继承中转化,在转化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层层推进,次第花开。如果说继承是根,创新便是果。

在这风云际会的时代,如何践行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笔者以为,一是拓展内涵,二是刷新形式,三是丰富意蕴。北京卫视精心制作的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可谓为当下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提供了积极借鉴。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在“传承”中,把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符号化为多彩的“中国意象” 。形式不拘一格,题材包罗万象,杂技、舞蹈、民歌、民乐、戏曲、武术等等,尽情展现技艺之美、形体之美、韵律之美、力量之美、意象之美、道义之美、中华之美。同时,舞美、灯光、摄影的精致考究,共同成就了一组色彩斑斓的视觉盛宴和撼人心魄的视听体验。节目以全新的艺术形式让传统文化焕然一新,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歌曲《难忘茉莉花》以耳熟能详的中国旋律烘托出典雅温婉的中国韵味,舞台上朵朵茉莉花绽放出唯美的中国意象,以这极致的美彰显中国民歌的魅力。舞蹈《雨打芭蕉》中,一群花季少女,手持雨扇,脚踩木屐,在岭南的小巷中欢乐戏雨。柔美灵动的旋律、婀娜多姿的舞姿、温婉俏丽的装扮,尽显岭南音乐的独特韵味与妩媚旖旎的南国风光。民乐演奏《又见国乐之十面埋伏》将历史故事融入民乐表演,大气婉转的民乐演奏瞬间幻化出“十面埋伏”的历史“场景” ,把刘邦、项羽之间的剑拔弩张表现得惟妙惟肖。而颠覆传统的民乐演奏方式则体现了传承创新的中国意象。作为历史故事的《赵氏孤儿》数年来得到了不同方式的艺术呈现。舞剧的《赵氏孤儿》以舞蹈和故事的形式,还原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传奇。全剧将古典舞与现代舞台叙事交融,中华民族千古不变的道义精神便通过耐人寻味的“中国意象”得以完满呈现,极具古典美,又不失现代感。昭君出塞的动人故事已流传千年。舞剧《昭君出塞》展示其复杂的心路历程。演员“以形传神” ,用优美的形体语言塑造了千古美人昭君的形象,鲜活展现华夏民族的大爱情怀。观众透过这些精湛的艺术表演饱览中国文化,品读中国意象,传承中国精神。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而京剧更是集大成者。京剧艺术历数百年的传承与创新,已成为弘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京剧独具韵味的唱腔、表演、脸谱、身段已成为符号化的中国意象。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巧用了京剧这一重要艺术形式,不但有《四郎探母》这一传统剧目,且有梅、尚、程、荀京剧四大流派传承人同时亮相,演绎各派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让京剧艺术的华丽之美跃然荧屏。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之所以广受欢迎,因为它很好地传递了中国精神与创新精神。节目将传统文化的形式通过声光乐舞的现代新媒体进行全面创新,经典与时尚、现代与传统、象与形、韵与美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幅隽永的“中国意象” 。以“象”尽“意”传达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呈现出中国艺术大象无形、大美无言的独特魅力。 《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具备了超越文化类节目的体量和质量,是一次传承创新的史诗般的恢弘巨制,洋溢着“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

文艺工作者当怀谦下之心,尊重文化传统,抱持文化自信,忠于艺术理想,成就时代经典。文艺创作当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诠释悠久的中国故事,塑造典型的中国形象,唱响美好的中国旋律,呈现气象万千的中国意象,向世界传递中国精神的丰厚底蕴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丰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完满呈现传承创新的中华文化精神图像,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