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泉根与中国儿童文学——王泉根教授从教30周年纪念师生论文集》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泉根等  2016年12月27日07:00

书名:《王泉根与中国儿童文学——王泉根教授从教30周年纪念师生论文集》

主编:李红叶 崔昕平 王家勇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ISBN/ISSN/统一书号:9787550511170

页数:624页

图书定价:68.00元

王泉根,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亚洲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新观察》、《中国儿童文学概论》等十余部学术著作。王泉根先生是最早系统整理研究我国现当代儿童文学文献史料的学者,在儿童文学思潮史论、基础理论问题、跨学科研究等方面成果卓著,对推动我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内容简介】

本书展示了中国第一位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王泉根先生30年来的儿童文学从教与学术之路,收录了王泉根师生论文60余篇、散文随笔10余篇及王泉根先生门下的所有博士、硕士论文答辩决议书。王泉根先生为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所做出的独特贡献及其师生间的动人情谊在此书中得到生动反映。通过该书也可从一个侧面窥见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学术创新与文化情怀。

【目录】

第一辑 导师王泉根

一、王泉根教授从教30年自述

二、王泉根教授指导的博士、硕士、访问学者名录

三、所有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

四、王泉根教授儿童文学研究述评

(一)李利芳《王泉根与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研究——王泉根先生学术述评》

(二)张国龙、王越《中国儿童文学的点灯人——王泉根先生儿童文学研究论》

第二辑 博士、硕士、访问学者论文

舒伟:走进“阐释奇境”:从历史语境解读两部“爱丽丝”小说的深层意涵

李虹:《笑猫日记》:陪伴成长,温暖童年——一部超级畅销书的现象与本质

王玉:童话对儿童创伤经验的书写

郑欢欢:中国早期童话片《飞行鞋》探源

陈苗苗:微妙关系——家庭教育国际化与童书国际化

浅野法子:二十世纪初期的日中儿童杂志研究——以《红色的鸟》和《儿童世界》为例

陈如意:略述新马华文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

张美红:中韩自创童话的滥觞:叶圣陶与马海松童话世界中的艺术初探

许军娥:穿行在幽长的心灵雨巷——读王舶宇的《心灵雨巷》

郝婧坤:重返草原——论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小说的生态意蕴

李蓉梅:论儿童文学动物小说的审美创造

左昡:写给童话写给梦

赵萍: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原创品格、中国话语

李红叶:论曹文轩创作的童话色彩

王家勇:资源枯竭中求新生——大众传媒背景下纸媒童书创作与出版的原创性思考

崔昕平:中国儿童文学当代传播之数字化征程——少儿出版界数字出版的趋势与展望

涂明求:论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存在——以童谣为中心兼与朱自强先生商榷

谢炜珞:香港小学儿童文学教学基本模式初探

王欢:中国儿童文学需要精气神的正能量——评王泉根教授《儿童文学的精气神》

马亚琼:吴然、乔传藻儿童散文之比较

严晓驰:新媒介视域下的“成人绘本”的萌发与困境

李丽:于寂寞处守志,于喧哗处守智——由《担当与建构——王泉根文论集》谈起

徐迪南:生命,在为孩子们的写作中盛开

王永洪:做一个温柔的父亲,最美——《我亲爱的甜橙树》成长三部曲出版回顾

王仁芳:主题、策略与过程——论曹文轩成长三部曲对成长小说的美学探求

杨亮:台湾的儿童文学出版现状

陈中美: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从一本图画书的命运看中国早期阅读教育

黄岚:试论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金波现象”

刘秀娟:他乡“镜与灯”:寻找儿童文学理论的新标杆——“当代西方儿童文学新论译丛”阅读笔记

苗卉:教育关怀与社会担当——张之路小说初探

王丽清:世纪之交中国儿童小说的故事审美艺术

王冰:陈丹燕少女小说创作艺术谈

解旭华:诗意地栖居 愉快地生活——评《十四只老鼠》系列图画书

邢宝丹:《城南旧事》和《小时候》的童年叙事比较

罗翠新:可怕•可恶•可爱——《格林童话》女巫形象分析

李娜:小世界中的大世界——对《本爱安娜》双层文本的解读

王缙苓:小论初中语文教育实践中的儿童文学教学现状

朱晓颖:开明书店翻译出版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实践与理念

毛炜炜:“出走”的危机——从心理学角度浅析成长小说中的“出走”情节

张舒晴:一杯精心调和的烈酒——读李东华的长篇小说《少年的荣耀》

余雷:少年武侠与成长寓言——兼论葛冰少年武侠小说

曹文英:农村儿童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席茜: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阅读的家校合作

韩阳:儿童文学作家工作室风生水起

王瑞祥:童谣界说

于树漫: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儿童为本——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学改革之思

李芳:幻想的工具化:《海力布》传承中的悖论现象

杨宁:革命化和儿童化的制衡与融合——试论苏区红色儿童歌谣的创作特点

梁惠娟:爱意盈盈的盛宴——论郑春华童话珍藏版系列创作

王晓翌:商洛童谣的原生态文化特质与传承

常青:从《聊斋志异》浅析蒲松龄的儿童教育观

李英华、张国龙:解读图画书主题的密码——关于图画书讲读中主题理解的探讨

邓琴:地域民族文化资源与广西儿童文学创作

赵丽敏: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实践对传统戏曲儿童化接受的当代启示

李繁:“100万次”与“1次”的区别——《活了100万次的猫》内涵分析

第三辑 王泉根教授为学生已出版的论著所写的序言

别开生面的跨学科研究

——序王林著《新文学的教育之路——论现代文学与晚清民国语文教育的互动关系》

童话研究的突破性成果

——序舒伟著《中西童话研究》

“童话是表达思想的最好方式”

——序舒伟著《从工业革命到儿童文学革命: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研究》

穿越儿童影像世界的诗心慧眼

——序郑欢欢著《儿童电影:儿童世界的影像表达》

中韩文学比较研究的重要收获

——序张美红著《萌生、汲取、绽放:中韩现代儿童文学形成过程比较研究》

儿童文学主题学研究的收获与价值重构

——序王家勇《中国儿童小说主题论》

走进“安徒生世界”之后

——序李红叶著《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

儿童文学与少儿出版研究的新收获

——序崔昕平著《出版传播视域中的儿童文学(1978—2010)》

儿童文学本体研究的新创获

——序王瑞祥《儿童文学创作论》

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师最缺少什么?

——序曹文英著《儿童文学应用教学研究》

第四辑 北师大、老师与我(散文、随笔)

彭斯远:王教授家的第四人

金莉莉:不曾远去的师大岁月

陈苗苗:珍惜缘分,不忘初衷

马亚琼:因为爱

严晓驰:北师大,再走三遍

杨亮:存于心底的梦

陈中美:忘不了恩师王泉根

徐河:随记二三事

余雷:在地下室上课的日子

李源:王老师与我

隋丽:2008,相遇北京

常青:以善为美 泉清根固

王秀梅:依旧——王泉根教授从教三十年有感

李红叶:儿童文学之“大”——读《王泉根论儿童文学》

崔昕平:“忍不住”的关怀:王泉根的儿童文学理论路

李利芳:选编《王泉根与儿童文学》的感言

【后记】

这本书的意义不止于师生间的纪念

文| 李红叶 崔昕平 王家勇

本书缘起于纪念我们的恩师王泉根先生从教30周年。

当先生的文字与众同门的文字聚拢,一种动人的情意和感人的力量显示出来了。

从先生的《我与儿童文学的从教与学术之路》读起,默念名录里每一个同门师友的名字,重温先生为我们的每一部著作所写的序言以及先生悉心保存的每一篇学位论文答辩决议,继而翻阅众同门师友与先生的学术对话、对先生及北师大的感念之情……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与先生也与众同门师友,从未像今天这样近,这样亲,这样荣耀。

2014年年底,红叶从丹麦回国后约昕平一起去看先生,与先生言谈间方知先生自1984年研究生毕业后去往西南师大从教,又于1998年调至北师大,到2014年即从教整整30年了!红叶和昕平不约而同想到,先生30年的从教与学术之路,当用一本书来纪念!我们随后向众同门发出《致同门师友的一封信暨〈王泉根先生从教30年纪念师生论文集〉征稿函》,家勇也很快加入进来一起联系众同门并整理文稿。

这件事情的意义首先在众同门师友的邮件、电话、QQ及微信来往中显示了出来。因进门有先后,在校时相处相认的是少数,其余的同门师友,或仅有耳闻,或偶尔一起参会,然全体聚在一起的机会实在是很少的。因了这次活动,我们差不多与全体同门建立了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一个共同体,一个学术共同体,一种情怀共同体。这种说法倒不是要树立门派,恰恰相反,我们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工作,然而,以儿童文学的名义,以先生的名义,我们彼此关联,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而且相互终生提醒:不要忘记与儿童文学的缘分,不要忘记先生的教诲与关爱。当我们以群像模式与先生站在一起,先生是我们共同的荣耀,我们也定是先生的快乐。这些文字将作为一种恒久的线索提示我们重温并记忆先生对儿童文学事业及对每一位弟子所倾注的爱与关怀。那么,先生,借这本书,我们想一起对您说:谢谢您!

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先生奋勉、睿智,具有极强的行动力,并挚爱生活。先生骨子里是一个有使命感、有大情怀和大担当的人。先生无时无刻不在集聚能量,并将这种能量散发开去。有一天,当他将这种能量集中在学术研究上、集中在儿童文学事业上时,奇迹发生了。许多看起来难以做到的事,先生竟一一做到了!中国儿童文学逐渐显示出一种气象来——甚至是一种大气象,先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

当我们邀请先生将30年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段来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对先生的了解远不够多,远不够深。先生的自述和利芳的述评使我们获得一种全景式的视角来重新走进先生——那是一个儿童文学发展史中的先生,一个儿童文学学科建设中的先生,一个终生致力于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先生。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这本书的意义绝不止于师生间的纪念。

本书得以付梓首先要感谢先生,感谢先生对我们的爱,感谢先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其次要感谢众同门师友对此事的全力支持及对我们的信赖。我们负责收集整理文稿和通讯录,若有疏漏不当处,那一定不是有意的,因此还请多多谅解。尤其是个别同门因久未联系,暂未能互通信息,甚为遗憾。

我们还要郑重感谢大连出版社!大连出版社近年着力打造童书品牌,关怀童年阅读,大力推动本土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创作,此次亦倾力支持本书的出版。谢谢刘明辉先生!谢谢毕华书先生、侯娟娟女士及其他为该书出版而付出辛勤劳动的大连出版社的朋友们!

2016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