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表达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国家话剧院新创小剧场话剧《罗刹国》
现代表达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2016秋冬演出季新创剧目,由黄维若编剧,赵淼导演,杨君军、汪玥、刘星阳、王一琦、吴迪等主演的《罗刹国》将于12月16日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首演。该剧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罗刹海市》,是一部具有实验探索意义的作品,亮点在于采用形体戏剧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戏剧舞台的形体表现力来完成叙事及表意,并将傀儡戏、戏曲、面具戏、当代舞等多种艺术元素有机融入其中。该剧对现代人具有启发意义,让观众思索: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应当守住善良与真诚的本性。
赵淼表示,《罗刹国》的文本很有意思,主人公马骥经历了变与不变的过程,直至适应荒谬的生活,剧中怪诞的情节,那些关于爱、关于美、关于丑的主题,具有当代性特征,同时也与当代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相关联。剧中罗刹女最后的牺牲,在赵淼眼里,意味着她的升华,变成了人,而作为人类的男主角马骥则戴着罗刹的面具装鬼活下去,这是一出黑色讽刺剧,充满对人的反思。
面具戏是该剧的一大特色。赵淼介绍说,与以往的面具戏不同,该剧中的面具是中国首例皮影面具,而且面具并不是戴在脸上,演员们将手执眼睛往上看皮影化面具进行表演,这是对面具与人的身体合二为一的挑战,体现人性表里不一的复杂。演员在熟练操作皮影之余,要按照戏曲身段,上下舞台必须有准确的步数,节奏精准。值得一提的是,《罗刹国》特制了一个一米五高的皮影,这是目前中国舞台上最大的皮影。(徐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