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 沧海桑田
在当代作家中,方远是我比较熟悉的,凡是能够得到的作品,我都认真读过。他想象力非常丰富,语言调度能力异常强大,处理题材驾轻就熟,艺术性思想性兼具,是一位标准的实力派作家。尽管如此,当我拿到他70余万字的、砖头样厚重的长篇小说新作《大河入海流》时,心里还是有点替他捏把汗。原因是近些年的长篇小说创作不尽如人意,每年4000余部的高产量,精品力作凤毛麟角。只有“高原”没有“高峰”的创作局面,已经成为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忧虑。这个局面的形成,我倒以为应该属于正常现象。一部经典长篇小说的出现,不是那么容易的。作家,我是说真正的作家,哪个没有经典意识?哪个不想创作出一部感天动地的杰作?但主观愿望是一回事,客观条件又是一回事。经典作品的产生,创作者除了应该具备作家所应有的基本素质以外,还必须拥有超常的天赋、过人的想象力、充足的学养、丰富的阅历、深刻的洞察力、强大的概括力、高贵的人格、敞亮的胸襟、饱满的激情等等,可以说缺一不可的。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不就产生了《红楼梦》那么几部长篇名著?
因此捧起《大河入海流》时,我未免先入为主,带着重重的疑虑翻开了书页:方远能否延续他不凡的创造力,讲好这个大部头的故事?我用了二十几个夜晚读完了这部长篇,高兴的是,方远不但没让我这个读者失望,还给了我许多意外之喜,这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从开头到结尾,从语言到细节,从人物到故事,从精雕细琢到大开大合,从传统继承到艺术创新,从历史层面到文化内涵,均给出了理想的答卷,简直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部囊括百年历史的艺术长卷,尽管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是钩心斗角,刀光剑影,但其母题却是统一的,通篇都浸润漫漶着“仁义道德”的温暖情怀,这个被儒家学派奉为至境的“仁义道德”,是这部长篇小说的内核、灵魂,换言之,方远用一系列的人物,一系列的故事,形象化地诠释了“仁义道德”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由此赋予这部小说以更高的认识价值、社会价值、文学价值。
《大河入海流》起始于20世纪初,结束于21世纪初,讲述了三个村庄也可以说三个大家族整整五代人的故事。小说从方家村的名门望族老方家写起,首先是贯穿全书的主体人物方童年的出生,伴随着方童年艰难困苦的出生,他的三爷爷方兴迅却在娶亲,而新娘李秋燕竟然另有所爱,这个另有所爱的美丽新娘,半道上偏偏又被土匪劫上了山去。与此同时,全家全族的主心骨,也就是方童年的老爷爷方英楚,已是行将就木,随时都要命丧黄泉。苟延残喘的方英楚,与其说让百年人参汤暂时救活,还不如说面对家族的天灾人祸,他闭不上眼睛,他拼着最后一口气,让儿孙们把他抬进了房家庄,他要屈尊纡贵、含垢忍辱,去恳求“仇家”帮忙,解救他未过门的儿媳妇,如此房家庄一族便进入读者视野。方家村与房家庄“两族”人马关系盘根错节,时而友好往来,握手言欢,时而反目成仇,大动干戈,因此族长房国武勉强答应了方英楚的请求,而方英楚一走,房国武马上就食言了,把自己的承诺置诸脑后,主要因素自然是两族的恩恩怨怨,但表面原因却是要去县城为民请命,他要去联合虎头村的族长马永翔,共同对付县城的贪官污吏,如此这般,虎头村民众和县城官员又次第登场。方远在全书第一节,仅仅用几万字数,就介绍了这么多人物出场,画面一个紧接一个,不动声色地铺设出无数的伏笔和悬念。小说的大幕不疾不徐、张弛有致地拉开,从方家村写到房家庄,从房家庄写到虎头村,从虎头村又写到县城、写到省城。而历史的年轮,随着人物和情节的发展,十分鲜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大清王朝的风雨飘摇、民国时期的混乱动荡、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新中国建立的激情和阵痛、文化大革命的荒唐、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汗水泪水,凡近百年发生的大事件,都能在小说中找到影子、画面。小说名字叫“大河入海流”,这70余万字的故事真的像一条大河,浩浩荡荡,波澜壮阔,活生生地流动在读者的眼里、心里。
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自然是由人物命运绘就的。小说刻画了上百个人物,无论是统领全书的主体形象,还是寥寥数笔的过场人物,均眉清目楚,个性鲜明,尤其那十几个举足轻重的主角,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动人心弦。方童年,他生在小说开头,去世于小说结尾,他是百年历史的见证者,他天资聪慧,性情敦厚,学识渊博,前程之远大可想而知,他却拒绝了世俗,拒绝了富贵荣华,选择了一条不名不利的平常道路,做了一个悬壶济世的普通郎中。名门望族的病他治,贫苦百姓的病他治,身无分文者也不拒绝,从不把金钱放在心上。家族的纠纷,世间的矛盾,在他的眼里也是疾病,他站在中间人立场上,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全心全意地予以救治。方英楚,小说中出场的第一代族长,作者在他身上着墨不多,故事甫一展开他便溘然长逝,但他身上承载的东西却是厚重而丰富,他是这幅长河画卷的源头,这个源头汇聚沉淀着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家国恩仇,儿女情长,宽容狭隘,家族振兴梦等等,他带着乱麻样的思绪,愁肠百结的心怀,还有一个特大谜团,满腹心事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方英楚的妻子王玉玟,也是一个形象鲜明独特的主要人物,她比丈夫小许多岁,又是填房,丈夫的儿子也比她大,丈夫撒手人寰,把她撇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大家族里,家族里的是是非非她躲不开,冲着她去的矛头更躲不开,她忍辱负重,宽以待人,爱憎分明,终于赢得应有的尊重,活出了自己的尊严。另一个重要艺术形象方兴途,是前半部分的主角之一,他少小离家,四处闯荡,好歹熬上了张作霖部队军长的高位,却为了报答继母王玉玟的抚育之恩,他义无反顾地交出了兵权,旋即死于非命。限于篇幅,类似可歌可泣、可悲可叹、形象丰满的人物形象不能一一列举,例如妙龄女郎丁冬梅,从千金女变成为女匪首,后又成为革命志士。戴上地主帽子的方德海,为逃避运动,逃避无休止的身心折磨,居然装作瘫痪病人,一装就是十几年。这些颇为鲜活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悲欢离合,这些人物交织碰撞出的动人心魄的故事,绘制出了这幅长河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品味再三,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掩卷思之,我不但看到了方远艺术激情的集中爆发,创作出了他里程碑式的拳头作品,我分明还看到了这位实力派作家的悲悯情怀,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满怀希望和深重的忧虑,以及渴望世界更加美好的良苦用心。人类历史源远流长,千变万化,沧海桑田,作为历史舞台上的人们,其行为要受这样那样的制约、困扰、纠缠,个体命运难以掌控,但只要以德治国,以德持家,以德律己,社会就能够正常发展,生活就能够越来越美好。起码要少走不少弯路,避免许多悲剧。这是我从《大河入海流》读出的话外音,也是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