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健灵《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为了让成长不再艰难
殷健灵
殷健灵,18岁发表处女作,由诗歌起步,从此与儿童文学结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纸人》《哭泣精灵》《月亮茶馆里的童年》《轮子上的麦小麦》《橘子鱼》《蜻蜓,蜻蜓》《风中之樱》《1937·少年夏之秋》《甜心小米》《野芒坡》,以及散文《爱——外婆和我》等。
殷健灵的《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全书围绕成长来组织话题,将诗篇与信件共同映照,充满智慧与美感。这是青春成长话语空间的优秀散文,是新时期少年成长散文重大的收获。成长散文很少见,而殷健灵的这本成长散文,一出手即不俗,将成长散文写到了相当的高度。
第一个维度,主题写作。主题写作非常困难,这本书写了少年人成长当中具有普适性的课题,15封信,15个话题,写了成长当中的烦恼、痛苦、纠结、希望等等,涉及了成长中的身、心两方面,既有身体的,也有心理的。15个话题,数量比较多,如何去调整、比对、处理,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其实也是作者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就这15封信来说,它所谈到的青春成长的烦恼,是穿越时空的,不止这代人,上一代人,更上一代人都是一样,关于工作、自我认识、沟通等等都是每个人成长中会遭遇的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三件事最具典型性:第一,照镜子。记得我五年级时,跑到一个幼儿园里,那个幼儿园里有一面大镜子,我在镜子里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全身,我很惊讶,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太难看了,这头发,这脸,为什么长这样?我痛苦了很长时间;第二,上锁。有的东西不想让大人知道,就锁上,只有自己一个人看,绝不给其他人看;第三,记日记。认识自我,表达自我,有自我的秘密。殷健灵将这些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了书中,这一点很不容易。
第二个维度,讲好故事。殷健灵首先是一个小说作家,她写过很多小说,她讲故事的能力非常棒。而这本书中,15封信,每一封信里面都有案例,这些案例很经典,一个案例就是一个故事。不过这些故事已经不是作家在小说当中虚构的故事,而是生活当中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即我们当下少年儿童成长中的生活故事、心理故事、烦恼故事。有很多少年给殷健灵写信,向她倾吐自己的故事,而且殷健灵还有自己成长中的故事和她工作中遇到的故事。殷健灵将这些故事讲得真挚动人,足见她在人物塑造、故事架构方面功底的深厚。而这些故事又很好地诠释了每封信的主题,从而使每封信都让人读来亲切、真实、有力。
第三个维度,真情写作。就阅读体验来说,首先,书中的对话是平等的,殷健灵以大朋友的身份来与小读者们倾心交谈,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但有高瞻远瞩的视野;没有强行灌输价值观和是非观,但是有对少年成长问题非常精到的心理投射与梳理。其次是自我写作,青春成长话题有共同性,我相信,15封信,15个话题,或多或少都包含了殷健灵自己在成长过程当中刻骨铭心的记忆、体验、感悟。殷健灵把自己放在了书中。自我写作对于散文非常重要,因为散文不能小说化,小说可以散文化,散文一定是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散文不能虚构,能否坚守这个底线,是散文创作的最低标准。这个标准,殷健灵这本书达到了。所以我非常看好殷健灵的这本书,真实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它已打动了我,相信也能打动这本书写作之初所设定的读者对象:少年。
最后一点,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优美。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能想到秀丽的园林,这种美的意境、美的感受、美的体验是自然而然的。殷健灵是上海人,是一位女性作家,因此她的文笔极具江南风情,即苏杭园林的特色。这本书是一部唯美的散文写作,是一部饱含真情实感的美文,里面的很多话都可以作为金句和妙句写下来,我相信很多少年朋友阅读的时候,都会把它们抄下来。因为这种美文写作在创作过程中非常不容易,它首先要有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最终再通过非常优美的文字表述出来。
成长本身无法选择,接受也好,拒绝也好,都会随着时间滚滚而来,滚滚而去。在翻滚的微尘当中度过了成长期,回头去看,会发现所有的惊涛骇浪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波,无需畏惧,却也自有风景。《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很好地把握了“成长”这个题材,既包含智慧与理性,又有美文的抒情表述,如果让我以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我觉得这是21世纪的《寄小读者》,是儿童文学散文创作当中的《青春之歌》,也是少年心理疏导的《傅雷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