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袁雪:感知黑暗的精神光束——评《桂香街》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袁雪  2016年12月05日14:12

范小青是紧紧凝视当代生活的当代优秀作家。当代人是什么呢?阿甘本指出来,“当代人是那些双眸被源自他们生活时代的黑暗光束吸引的人”,“这些黑暗不过是我们看不到的光,我们无法抵达的光”,“这些人用笔像蘸墨水一样蘸着这一时代的晦暗来书写。”○1所以说,作为一个合格的当代人在感知黑暗的同时,也是在感知光束,感受那些注定要错过或者是注定要被黑暗所吞噬的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桂香街》恍若一道黑暗的光束划向当代的文学天际。

一、《桂香街》中黑暗的角落

《桂香街》表面是写桂香街,实际上是在反映当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南州金宏宾馆的一起食用牛肉中毒案件是整部小说最大的悬念。金宏宾馆是金鼎集团旗下的小型企业,浦见秋是金鼎集团的老总,作者正是通过塑造这位黑心企业家的形象,来揭示这起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浦见秋从事非法勾当,在中原地区建有一个号称巨型集约化养殖的大型假牧场,里面根本没有养殖任何动物,只是负责病死牛的中转。“这些病死牛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海外走私,另一是从国内各地大量低价收购甚至无价收购病牛死牛,集中到牧场后,再发往各地进行加工销售。”○2这是一条巨大的地下产业链,那些黑作坊在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用工业松香褪毛、用甲醛浸泡、使用激素、使用亚硝酸盐等违禁物质,然后经销给各地的农贸市场、餐饮集中的街市、有许多甚至进了宾馆饭店”○3。数量的巨大,获利的巨大,骇人听闻,震惊全国。除了这种大型企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外,小吃街上的摊贩们为了获利,也会以最低价收购原材料,为了应付市局的检查事先准备好样品。再加上消费者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更加促使了这种状况的恶性循环。桂香街再也不是之前繁华有序的传统风味小吃街,经营者们把店门前的人行道变成经营场所,流动摊贩们也随意占用街道,垃圾满天飞,变得越来越脏乱差。出现这种情况,和小人物的自私自利、公益之心的缺失有直接关联。

《桂香街》中,作者还塑造了与黑心企业家浦见秋形成鲜明对照的良心企业家老马的形象,形成“美丑对照”,突显了小说的张力。马丁是外企联吉氏的董事长,联吉氏采购部经理勾结海外营销,进口大量僵尸肉在海关被查出。经媒体曝光后,老马坚决关闭联吉氏。他认为“联吉氏追求的是利润,坚守的是信誉,如果信誉受损,联吉氏会毫不犹豫的丢掉利润,哪怕丢掉利润信誉不再回来,那也同样毫不犹豫”○4。这是美国人的思维,让国民大跌眼镜。“如果信誉会让人失业,让人活不下去,那到底还应不应该死死抱住信誉呢?”○5老马不管员工们的生计问题,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美国,对他来说丝毫没有损失,这何尝不是另一种自私的行为?

布斯提出过,“一旦艺术与现实的缝隙完全弥合,艺术就将毁灭。”○6上述确是小说虚构的故事情节,但是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生活的,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在当代社会中也层出不穷。就像2008年 9月中国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在奶粉中添加大量的三聚氰胺,导致数十万婴儿患肾结石。紧接着,包括蒙牛、伊利等国内驰名的奶粉企业也相继被查出三聚氰胺,全球一片哗然。除此以外,近年来国内还出现了“瘦肉精”、“苏丹红”、“二恶英”等损害国民利益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就像那许多的知名食品企业,今天出个‘皮鞋果冻’,明天又是‘火腿肠瘦肉精’,又有‘地沟油方便面’什么什么,可是有几家因为这些就关了门的?还不是照常生产,甚至做得更大。”○7作品里这种对当代社会食品安全问题的戏剧化议论随处可见。可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民的物质欲望完全被激发出来,为了获得金钱利益,满足物质享受,生产者不择手段,丧尽天良,道德感严重缺失。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恶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那么“恶”同样是推动人前进的动力,贪欲让人无止境的追求,欲罢不能。欲望一旦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肆意冲撞,就无法再走回头路。这就是我们生存的境况,“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食品质量涉及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正是因为生产者道德感的缺失,再加上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使得这些黑心作坊肆意蔓延。

二、《桂香街》中温暖的光束

所有的文学都是指向善和美的,这是文学的一条铁律。范小青关注当下人们的生存现状和精神状态,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下,她不仅写出了当代社会中那些晦暗的角落,而且也感知到了那些穿透这些黑暗的光束。在《桂香街》中,作者构思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的情节、塑造黑心商人的形象、展示小摊贩们的私欲熏心,一切都只是为了更加突出善良和美好的可贵。于是,作者塑造了桂香街居委会干部的群体形象:一心扑在居委会工作上的老书记李淑琴、不求回报为居民服务的潘师傅潘伯煊、谎话连篇却热心待人的富二代陈菲、性格固执却真诚办事的余老师、表面热忱却心怀私心的小姜,当然还有逐渐向居委会走来的林又红。

林又红是作者塑造的一个理想化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女强人形象。她是高级知识分子,食品安全专业出身,从市局的食品安全处副处长到联吉氏的副总,林又红的事业风生水起、顺风顺水,是个典型的女强人形象。在性格上,她爱管闲事,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是这一性格特点具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直接推着她往居委会的工作上靠拢。难能可贵的是,在她心里,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只要是对别人有益的事情,善良的林又红就会义不容辞的做下去。自精神病夏老太将她误以为是蒋主任的那一刻起,越来越多的人把她认作居委会主任,找她解决各种问题,捅下水道、为城管夏老三洗刷冤屈等等。心软的林又红虽然不情愿,但是并没有真心拒绝这些琐事。在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冲突较量下,她选择了成为一名居委会干部。

在居委会工作,“有房有钱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各项义务不理你,有了问题缠死你,解决不好骂死你。”○8小小居委会并不是政府机构,它只是一个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然而居民们从内心里就是把它当作政府机构来对待,要求它为自己排忧解难。桂香街居委会管理的每一片区域都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物业和业主的矛盾、各种困难群体、小吃街的食品安全问题、流动摊贩和城管之间的矛盾等等。居委会干部们除了调节居民之间的这些矛盾纠纷外,还要帮居民们办理各种手续,出各种证明,盖各种章。事务之烦琐忙乱令人咋舌。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居民们和居委会干部之间难免会存在一些冲突和摩擦,居民们表面上蛮横地声称“你们居委会就是替我们办事的”○9、“居委会干部什么都会,什么都得管”○10。背地里对这些干部们却还是怀有感激之情的。比如当记者接到举报,贸然前来曝光居委会办公室扩建、贪污的情况时,居民们会挺身而出轰走记者;当林又红出面整治了小吃街的时候,小摊贩们都不住地感谢……居委会的工作琐碎细小,犹如一地鸡毛,真是吃力不讨好。然而,居委会的干部们虽然嘴里抱怨着工作的艰辛和不被理解,背地里却努力地为居民们服务。比如余老师家徒四壁,有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三十多岁的女儿,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丈夫抛弃她们母女离开,就算自己的生活这么困难,仍然瞒着大多数人投入到居委会的工作。还有老书记李淑琴,身患重病依然瞒着大家带病上班,每天一做完化疗就回居委会上班,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一直为居民们前后奔波的服务。被贴上“90后”标签的陈菲瞒着大家是“富二代”的事实,表面玩世不恭,谎话连篇,但她并不是坏人,为了能够留在居委会工作甚至和母亲要断绝母女关系。包括出身农村、极想出人头地的大学毕业生小姜,初到居委会工作的时候,他满腔热忱,租的房子离居委会那么远也会随叫随到,他原以为只要表现积极就能够被提拔,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简直是天方夜谭,于是,他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恶意匿名举报金老师贪污。后来,良心不安的他在离开之际对这群善良的人坦白,得到了余老师的宽恕。当然还有义务为居民们服务的潘师傅,他原是金宏宾馆的厨师,在问题牛肉事件后,他主动辞职,虽然家庭生活优越,但是勤劳善良的本性注定让他闲不住,便主动来到居委会无偿工作。

在这些居委会干部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颗金子般闪亮的心,这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精神就像桂花一样,“清可绝尘,浓能远溢”。零零散散、点点滴滴的居委会工作如桂花香一般,虽然眼睛看不见,也触摸不到,却是能够沁人心脾,渗透到人心的每一个角落。正是凭借这种“桂香精神”,居委会的工作保障了居民们的生活。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小人物”,作者正是通过塑造这些“小人物”之间的琐事来展示我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贴切动人。难能可贵的是,《桂香街》中这些居委会干部是在人物原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范小青在《桂香街》的后记中指出,她被“最美小巷经理”许巧珍的事迹深深感动,再加上曾经深入苏州的居委会工作体验的经历,让作者萌生了写一部有关居委会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小说的想法。并且范小青多次去常州多个居委会实地考察,接触居委会干部这一群体,了解居委会的工作,“居委会承担了无数政府延伸的工作,维系着百姓对政府的信任,牵涉着百姓的信心和民心。”○11居委会干部们收入低、待遇差、责任大却也无怨无悔,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些人物原型就使得《桂香街》的创作虚实结合,张力十足,代入感极其强烈,为我们呈现出了这一系列感人至深的居委会干部形象。

三、《桂香街》的艺术特色

一部好的小说,不仅要讲述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故事,而且还要具有关怀民生的大气的格局,将笔触深入社会生活的某些角落,这些角落或许是阴暗的,也或许是光明所在,把人们这种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用文学话语呈现出来,传达给读者,引发我们的思考,给予我们无限的阐释空间,这是作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这一点,范小青做到了。另外,作为纯文学的小说文本,《桂香街》在艺术上的探索也是具有鲜明特色的。

范小青之前在小说《繁花》中,用方言进行创作受到了广泛好评,引发关注。而在小说《不要问我在哪里》中,她则使用了大量的网络语言,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正是作者根据小说的故事内容作出的合理选择。比如写苏州小巷里老人们平淡的生活,可能就会用地域特色浓厚的方言;而写城市新人群的时候,她就会选择一些具有当下时代特色的网络语言。在《桂香街》中,作者就采用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塑造小吃街上的一些摊贩形象时,他们的语言相对比较粗粝,比如“那你们在这里干什么——操,他们人呢”○12、“亏你想得出,我找管道工,操,一开口多少钱,动一根皮老鼠就要收多少”○13、“妈的,都什么鸟人”○14……而在塑造高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时,作者则运用了大量的网络词汇。比如“心机婊”○15形容心机很深的女人,外表清纯无辜,却玩弄别人于股掌之间;“吓死宝宝”○16、“吓死本宝宝”○17形容讲话人受到了极度的惊吓;“然并卵”○18形容讲话人费力做了一番工作,然而最后发现并没有什么用处,传达出一种失望无奈的情感;“这么牛叉”○19做褒义时是表达对别人能力的肯定和夸赞,做贬义时则含有一种讥讽之意,表面似赞而实则非赞;“白富美”○20形容皮肤白皙,经济实力强,长得漂亮,身材好,气质佳的女性……网络语词快生快灭,很多传统作家几乎不屑于使用,害怕这些新词新句会拉低作品的质量,或者降低自己的身份。然而,范小青大胆引用这些词汇和语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笔者认为,网络中出现的新词汇和语句正是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和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后的产物,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味道,让人耳目一新。在形容当下人的一些心理状态和当代中国的某些社会现象时,在小说中适时地运用这些新词汇和语句会更加的准确、生动而且达到一种陌生化的效果,散发着鲜活的生活气息,这就和《桂香街》要表现的平民生活的主题不谋而合。

在小说形式方面,《桂香街》的分段很勤,这样阅读起来节奏感会强烈一些,文风也变得轻松活泼。小说中出现大量的人物对话,人物之间的对话使用引号,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在场感。而且作者故意设置悬念,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比如南州金宏宾馆的一起食用牛肉中毒案件是整部小说最大的悬念,再比如林又红的一举一动都在被人监视着,到底是谁在监视她?有什么目的?这些悬念一直到小说最后一个章节“真相大白”中才揭开。这就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故事氛围,让读者欲罢不能。

当然,《桂香街》这部小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些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扁平人物形象,为了情节的需要才让他们出现,这就使得整个故事的逻辑变得牵强。比如江重阳这个人物形象,在中间很多章节中是从未出现过的,这也导致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这条主线不再那么顺畅、连贯,几乎让位于居民委员会工作的主线,如果能够将这两条线索处理成“并驾齐驱”,效果会更好一点。小说中描写的爱情、亲情也缺乏情感深度,比如林又红、俞晓、赵镜子这三个闺蜜对江重阳的爱情莫名其妙。就因为林又红和江重阳性格不合,在一场激烈的争吵中将俞晓推到了江重阳的怀里,江重阳就赌气娶了俞晓,可是内心里却一直爱着林又红;而林又红虽然结婚了,有了个言听计从的老公和聪明伶俐的女儿,再见到江重阳时却止不住的有想哭的冲动;赵镜子竟然从一开始就暗恋江重阳。这样的爱恋故事情节太理想化了,作者只是让他们发生各种行为动作,却没有深入地去探索人物内心的想法,或许可以考虑适当对他们各自的心理状态进行一些刻画,不要把感情叙事变得过于简单化和理想化。

四、总结

翻看范小青整个的小说创作历程,读者会发现其中的苏州色彩在逐渐减少。范小青曾经解释过,她现在的作品“主要是写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困惑和纠缠,这不仅是苏州的问题,也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了”○21。既然是书写当代人的处境,那就不会仅仅局限于苏州这个地方,这样小说的格局就变得越来越大气。范小青继承了“新写实小说”的一些创作手法,对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进行刻画,又加入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创作出《桂香街》这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世情小说。在当下的日常生活中,有和煦的阳光也有激烈的风暴,很多作家习惯单纯的揭露社会和人性中阴暗的那一部分,带给读者深深地绝望感。并不是说写这些不好,而是始终秉持着这种艺术趣味进行曲折病态的故事创作难免导致文学世界的狭隘。俄罗斯作家瓦·拉普斯京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恶是强大的,但爱和美更强大。”○22爱与美永远是文学传达的精神所在,范小青的《桂香街》既通过对桂香街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描写来揭露了当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引发读者沉痛地反思;又通过对桂香街居委会干部们这一特殊群体的群像描绘来展示出人性中依然闪闪发光的东西。正是这些感知黑暗的光束带给人们以追求美好的更加强烈的愿望和力量。

注释

1黄子平:《批评总是同时代人的批评——在暨南大学“文学批评与20世纪文学史的生成”研讨会上的发言》,载《文艺争鸣》,2016年,第10期,第3页。

2、3、4、5、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范小青:《桂香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第401页,第401页,第20页,第21页,第21页,第251页,第98页,第99页,第416页,第99页,第99页,第326页,第34页,第70页,第396页,第70页,第267页,第275页,

6[美]W·C·布斯著,华明 胡苏晓 周宪译,《小说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第11页。

21范小青 吴言:《荒诞与温情——范小青访谈》,载《名作欣赏》,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年,第1期,第81页。

22[俄]瓦·拉普斯京著,石南征译:《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