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妥东:《桂香街》中的时代隐忧与温情现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妥东  2016年12月05日13:55

作家范小青的现实题材长篇新作《桂香街》读来让人耳目一新。简简单单的世情故事,范小青娓娓道来。这部四十万字的作品以新形势下的居委会工作为主线,讲述了发生在桂香街居民生活中的一系列既荒诞有真实的故事。贴近现实的描写也让这部小说相当接地气。主人公林又红是一个表面雷厉风行内心却很柔弱的女强人,当她从以前的公司被迫“下岗”之后,琐碎的家庭生活让她一时间无法调整。在公司凌厉担当的她在生活中竟然连一顿家庭晚餐也难以摆平,她的内心无法平静。然而,不肯赋闲在家的她,在一系列阴差阳错的“安排”之中,被当成了她所在的小区新来居委会主任。最终,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复杂荒诞的事件之后,她最终成为了真正的居委会主任。我们看到,在这一过程中,主人公林又红实现了自己的成长蜕变,由冷淡安静变得热心机智,关心集体。通过《桂香街》这部小说,范小青非常巧妙地将社会的诸多现实场景浓缩在居委会这样一个非政府性质的小世界里,透过人物对各自生活的认识和把握,将当下社会的种种表象生动地呈现了出来。谭宇宏在《书香重庆》发表评论说“《桂香街》像是范小青为我们精心制作的一个容器——任这个世间各种不同形式的爱在其中相互挤压又相互包容。透过这个装满鲜活市井气息的容器,足以窥到我们时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希望与隐忧,足以窥到作家审视社会的冷眼和关怀众生的热心。”可以说是切中了《桂香街》的主脉的。

翻开《桂香街》读到“桂香街上有座大宅院,那是贵潘的老宅。”时,你会有一种“古色古香是故事的味道”的错觉,以为故事会发生在江南某个地域,在桂香街中除了有芬芳的桂花香,还有浪漫的爱情故事等等。但小说却将这些原本能够赋予浪漫的元素在引子中一笔带过,于是,我们看到,贵潘的老宅——这个原本可以拥有丰富背景和神秘色彩的历史由此一笔宕开,对贵潘老宅的“前史”交代清楚之后,没有拖沓,笔触一转,直接回到现代。简单几句交代,最后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是“江重阳长大了,读书了,考上大学了,谈恋爱了”这样平平淡淡的叙述,既没有玄幻古典的浪漫,也没有厚重的历史。不免让热心的读者会感到遗憾。当然,这样的写法同样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故事从江重阳与林又红的爱情开始。爱情原本是浪漫,但是在江重阳与林又红之间,似乎爱情的定义并非如此。这两个近乎“相克”的情人所理解的爱情,不是那种“打是情骂是爱”的矫情忸怩,而是,生活细碎而又真实的平凡与粗糙。事实上,这其中不乏范小青对于现代人的爱情观念的理解和把握。林又红与江重阳的“轰轰烈烈一路跌宕”的爱情观念正是当下许多年轻人所热衷和追求的。在城市开放快捷的生活节奏中,关于爱情的定义已经远不是传统的那一套。然而,现实的情形是,这种看似有些蛮横粗暴的爱情,虽然显示了无可替代的自由和主动,但在庞大的生活节奏中很难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范小青对于江重阳和林又红的爱情的把握具有思考的一点即在于此。《桂香街》选择在开篇以“江林”二人的爱情为线索展开,也预示着小说要探讨的深刻内容。

葛红兵在他的代表作《中国文学的情感状态》中认为,文学进入当下,当代文学的整体状态是一种缺乏爱的激情,即他所谓的“无爱的激情”。他在这本书中不无肯定的断言:“这是一个‘无爱的激情’时代,在指向占有和交换的激情左右下,人们正经受着日益严重的虚无化,而中国当代文学则真切地展现并毫无反抗地接受和认可了这种情感状态,使其也成了当代中国文学的主导性情感状态”。如果说葛红兵的断言属实,那么在缺乏“爱”却拥有“激情”的社会中生活,爱情和婚姻究竟会是什么样走向,无爱是否会成为一种激情之中的常态,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桂香街》正是在这一维度之中提供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比较有价值的思考和隐忧。江重阳和林又红的爱情注定只是一时,而非长久,生活中,她们会成为彼此惦念的对象,而不是真正生活在一起的人。但是这种状态并非是一种“无爱的激情”,而是在生活的现实之中,网罗之中的渺小的人,均不能在自在的状态下满足自己的追求。

《桂香街》以无处不在的温情在现代社会冷冰冰的人际之中“溶解”开了一个口子,由此,我们看到,关注社会发展和对平民生活的隐忧布满了桂香街的每一个角落。在《桂香街》对“江林”二人爱情和生活的描绘之中,不论是爱情还是家庭都在一种无状态的忙乱中按照自定的某种方式在进行。而作为社会的主角的我们对此却一无所知。我们看到,以紧张感成为主潮的生活方式,节奏一旦放松,林又红感到的是不适和焦虑。这个原本活跃在商场公司的女强人,在下岗之后,才发现生活是另一幅样子,在厨房里,林又红的感觉是这样的“一脚才进去,就感觉拖鞋被粘住了,抬起来就听到滋啦滋啦的声音,手再往台面上一按,手也差一点被粘住了,再看看油烟机,看看灶台,尽是油腻,顿时心里有些来气……”。在这里,林又红第一次进入到她以前从未在意的生活,当这些细节逼近自己的时候,她发现了生活的另一面。女人和厨房,这是在以前的生活观里必然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其实表达的就是女人被绑缚在生活之中的某种现实,而现在,这样的“绑缚”在原本看起来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林又红眼里,又多了一层含义。林又红面对这些不堪的细节“心就软了,干脆重新找了了一双旧鞋换上,进厨房打扫卫生,倒上洗洁精,油腻如万能胶似的,岿然不动,才擦了几下,手已经酸得不听使唤了”。可以说,林又红发现了新的自我,发现了被“忽视”的生活,这种发现,放大了个人生活中的细节,也让我们重新对自己已经忽视或者可能要忽视的生活提起足够的注意,避免失去生活的感觉。

与之相关的,在这种简单的忽视之中,林又红还不可避免的带有一种对生活迷失。当林又红“捱”不住清闲的时候,她选择走出家庭,却面临了一系列荒诞不经的事情。那个在她生活中突然出现的“蒋主任”让她一时搞不清楚状况。当别人都叫她“蒋主任”的时候,她甚至对自己是谁也开始产生动摇。的确,在生活的大网之中,每个人都自我的认识都是不全面的,这反映了现代人普遍所面临的困境,在这里,一个似乎是千百年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被提了出来,自己身旁的人都将她当作另一个人的时候,“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她又是谁”等等这样的问题就会成为困扰我们的问题。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的荒诞,也是社会这个网罗之中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疏于交流的现代社会所能传达的只有这样的信号。而生活在其中的人,则在一个个误会之中片面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事实上,在这样的设计中,范小青锁住的是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桂香街》的故事性是相对较弱的。《桂香街》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深刻浪漫的爱情,它的一切出发点来源于现实,归结于现实。可以说范小青所着重书写的是各色带有情感的人物和一个个生活中的场景细节。透过对日常生活的理解,范小青把主要人物面对生活的态度写得相当饱满。她要着力弘扬的是一种正能量的奉献精神,用“桂香精神”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之中酿制平民世界的甜美和温情,但小说意外之中却传达出另一种感觉,即现实的生活是永不休止的弊病和忙乱。生活在城市中的现代人要比过去面对更多更复杂的生活的艰辛,生活的重负让人急躁也令人慌乱,也让社区居委会这样的一个没有决定性功用的“单位”戏剧性的产生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在围绕居委会这一社会单元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更值得人注意的是范小青对于平民生活那些隐藏的切身之痛的发掘,对脆弱的平民挣扎于生活的心酸痛楚的关怀与思考。

生活有时候是那么正常又是那么不正常。《桂香街》的整体节奏就在这正常与不正常之间。平民生活的细节以及其背后所传达出的平民的“脾性”成功酿制了这部略带传奇的酸甜故事。其中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凑成市民生活的那些最基础的复杂的“城市因子”。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开篇第一句道出了所有正在为生活艰辛付出的人的命运,即“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桂香街》也成了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最有力的补充和说明。

在林又红第一次留心观察身边的日常之后,作为女人的细腻的感觉让她逐一触及到城市中一系列隐秘的“内情”。她在第一次出行的时候就遇到了哄抢这样的现象。进入居委会,小妖精小陈让她首先感觉到不适。这位九零后的形象在林又红眼里既虚伪又糟糕,但更让她感到困惑的是,她被当作一个自己陌生的“蒋主任”而被他人所“熟知”。这种身份认同上的错位让她进一步感到身边生活的奇怪。但她的性格中的好奇又让她不自觉的要走近这个原本被她拒绝在外的圈子,可以说,林又红的命运在这里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也预示着她将要在以后,在居委会,这个让她莫名其妙的地方,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接着,是一系列奇怪荒诞的事实,一系列林又红不曾知晓的事情都来到了她的眼前,三无的齐三有,卑微无力的夏老三,一本正经的周书记等等,全部涌入到林又红的生活之中。多管闲事的林又红也由此成为居委会这个融合了许多利益纠葛的场所中 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桂香街》所要传递的正能量其实并没有被完整地呈现出来,相反,在这一宏伟目标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桂香街的日常生活,其实就是平民百姓为了生计斗智斗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是,桂香街的居委会在某种意义上汇集了各方矛盾的平衡,在实现各种利益关系的平衡之中,平凡人的小智慧上足了分量。当我们看到“做杂粮糕的罗桂枝,手里抓着一张大纸,朝大家扬着,大声嚷道:‘为什么,为什么没有我’?”的时候,就足以注意到她所代表的下层平民对自己身份既认同又拒斥的矛盾,“低保”即是她作为“贫民”的身份标志,也成了她作为“贫”民的身份表示。在《桂香街》里,像罗桂枝一样的平民几乎是一个比一个鲜活,他们身上所带有的那种“贫民”世界观既让人大跌眼界,又让人满怀同情。

所以,桂香街的居委会在他们的生活中,既显示了某种社会职能的真空状态,也让居民的诉求在心理上得到勉慰。

在生活中,桂香街就是那个最原始的标本,它融合了生活之重重复杂,也将平民生活的悲欢离合展现的淋漓,表达的深刻。在《桂香街》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城管夏老三与小商贩之间的矛盾。我们看到同是底层生活之中的两种相互“克制”的人,小商贩的逻辑是总有人会敲碎他们的饭碗,砸掉饭碗的这个人就是城管,城管的使命又不可避免的与这些与他相敌对的人联系在一起。在桂香街类,城管夏老三在城市中的尴尬地位和处境,本身就意味着在困窘之中挣扎着的每一个平凡的市民,他的嬉笑怒骂在这种本就矛盾的圈子里以一种近乎荒诞的戏剧化情节上演。每个人在各自的利益角落里占据一方,每个扮演角色的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话语。一旦一方有妥协的想想法,另一方便会以一种毫不客气的态度蚕食掉对方的利益。夏老三的“错误”之处在于,在面对诘难的时候,规则的约束和出于人的本能的恻隐和悲悯,让作为城管的夏老三处在了最尴尬的位置上。

狭小的居委会所承担的是每个居民在城市生活中所收受的压抑,他们以一种看似无赖实际卑微的品格在每一件关乎个人利益的事件中施展着各自的小聪明。桂香街市民文化意识中关键的一点在于谋求自身安逸的生存,关乎利益,是必须要争取的,无关自己的利益,便是一种旁观的姿态。他们的性格在紧张匆忙的生活节奏中被消磨成了烦躁和熟视无睹,每一种关于利益的紧张感,都显示了他们心灵中的紧张和焦虑。由此可见,桂香街只是社会中的一个选取出来的横截面,它所能代表的是大多数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市民的心态和情绪。

从这个意义上讲,《桂香街》所展现的是小市民的高尚与卑微。

《桂香街》可以说是一部带着节奏的小说,这与之前范小青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不同,就其创作方式来看,现实主义的温情似乎难于概括全面。小说一开始的描写给人的感觉是始终带有一种严密的现场感,人物的对话设置也是相当到位,尽管小说似乎是在匆忙中开始,赶过场一样,细节性的描写也很少,但慢慢地你会感觉到小说的节奏在放缓,人物之间的情感也变得饱满起来,我想这可能与范小青的个人写作安排不无关系,小说一开始设置的一个问题始终环绕在每一个读者的心头,就是“那个蒋主任到底是谁”,而这种紧张和快速好像就是在加深读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由此,疑问和悬念不断叠生,使得小说在前戏的处理和调动上先胜一筹。

可能读过范小青其他作品的读者第一感受就是范小青一反以前的常态,变了大样子。

确实,小说开头就以一种“快餐式”的书写书速度进行,节奏紧张感也随之加强。整体来看,《桂香街》的节奏是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快节奏一般很难将读者的情绪调动起来,但随后小说节奏放缓,慢慢地小说的味道就有。看完《桂香街》的读者知道,这次,范小青把她的重点放在了小市民的内心深处,所以,《桂香街》读起来是紧张的。不论是情绪还是节奏,这种焦虑和紧张感始终没有间断过。小说所描绘的“桂香街”既不美也不妙,而是吵吵闹闹乱糟糟。范小青的眼光在最现实最前沿的问题上停留着,仅仅是一个小的社区,就让人们眼前一亮,什么稀奇古怪的话题都有。城市中生活的人的卑微和高尚是这部小说着力描绘的。我们可以看到左右个人命运轨迹的似乎是一种“无物之阵”,主人公林又红在一种被动地情况下被卷入其中,以一种十分奇葩怪诞的方式成为一个居民委员会的主任,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了城市生活者可能普遍会面对的问题,这也是人类的终极问题,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忙碌成为日常的时候,很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荒诞便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存在,甚至以一种常态化的方式存在着,范小青的写作一个很有时代色彩的元素就是语言的前沿性,我们看到,《桂香街》的语言非常自由,很多现在流行的时髦话语被小说杂糅进去,形成了一种节奏对撞的感觉,小说的意识和创作意识结合到一起,将紧凑的生活感和前后相继的一个个戏剧化场景拿捏的相当到位。

但是,尽管《桂香街》的对于平民世界的书写和探索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但是总体来看,在写作探索方面,小说则显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不足。

严格的说,这或许与范小青的创作动力不足有关。范小青说《桂香街》是个命题作文,这就足以显现出作家在创作时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小说“故事性不强,只能在人物上下功夫”。而整部小说的目的也似乎是过于“专一”,以至于到最后小说结束时,作者直接让慈善晚会的主持人讲透了这部小说的本意:“在一个浮躁焦虑的时代,居委会通过自己的工作努力纾解情绪,努力化解矛盾,努力破解难题,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稳定与和谐,我们所有的人应该向居委会致敬——”。这种夫子自道式的表达显示了写作过于急躁的弊病,也让人难于接受,回过头来再看,小说前半部所营造的那种疑问和紧张都变得有些无厘头,更直接的副作用是,作者原本细心勾画的主人公林又红的成长路线在弘扬正能量的讲述中所赢得的赞赏被莫名其妙的冲刷掉了,留下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句总结“你是我的大树”。

很显然,不管是作家自己还是现实生活本身,《桂香街》的创作都不具备一种源于生活内部的起源性因素,从小说选材上来看,这部小说足以显示出她在创作题材上的拮据,当然,就目前整个小说创作环境来看,大部分中年作家的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困难的转型期,一方面诱惑太多,写作环境的复杂性已及阅读氛围的变化,让整个创作界普遍陷入低沉的状态,就今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来看,整体上优秀的作品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作家自身的创作突破似乎也局限于“篇幅”上,并未在创作方式和语言风格上做出进一步的开拓。

所以,《桂香街》的写作在范小青个人创作的发展上可以说是她的一次新的摸索和尝试,其中对于市民世界的体恤和温情是这部带着浓浓情意的小说最大的收获,李敬泽的“平民生活的脾性和体温”足以将这部小说的意蕴道破。但就范小青个人写作的开拓性方面来看,其收获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我们要做的还是期待,期待生活给予每一个温情的创作者曼妙的灵感,也期待范小青能够打磨出更优秀的作品。

注释

谭宇宏:《<桂香街>:捕捉平民生活的脾性和体温》,新浪读书《出版书评》栏目。

范小青:《桂香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第1页,第3页,第25页,第25页,第306页,第413页,第417页。

葛红兵:《中国文学的情感状态》,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第38页

[俄]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高慧群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上册第1页。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