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金赫楠:网文对传统资源的化用值得注意

来源:文学报 | 北京报道小分队  2016年12月02日23:14

金赫楠(河北省作协创研部副主任):

我们现在的主流文学、纯文学,一直以来秉持和确立的是始自五四新文学并不断强化的文学价值观与文本范式西化,刻意隔离和排除着中国旧体小说的叙事传统。而我们现在反复谈及的网络文学,并非倏忽而至的天外来客,相当意义上它就是中国古典叙事传统中类型化写作经由新兴媒体的满血复活,甚至某些网络文学作品之中能够看到传统经典文本的明显影响。近几年引发巨大影响的网络文学《甄嬛传》,作者很明显是熟读《红楼梦》的,并将其文风句式、场景情节、包括人物关系重重地化在自己的网文写作中,所谓“甄嬛体”不过就是《红楼梦》中的语感语调,毫不掩饰对《红楼梦》的借鉴与致敬。李敬泽老师谈及《红楼梦》时曾感慨说,我们整天各种讨论和热爱红楼梦,但有意思的是它对现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实际影响却又惊人的小,几近乎无。大概因为,虽然《红楼梦》一直作为中国读书人的公共谈资,但作为新文学鼎力革新的旧体小说的章回体结构和语感语调,天然地就被排除在主流文精英学的写作之外。而在主流精英文学秩序之外的网络文学,反倒可以轻装上阵捡拾起这些古典文学传统。但其实,文学雅俗、新旧之间,原本就是在反复互动中不断向前演进的,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传统的化用,应该为纯文学所关注与借鉴。

另一方面说,那些戏说历史的网络文艺作品,传递释放着当下大众的价值观、历史观,同时又在传播过程中再次塑造着读者和观众的价值观、历史观;而且这种历史观的引导和影响,又是在文化消费和休闲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实现的,受众在缺乏情感抵抗力和认知警惕性的情况下不知不觉被影响和被塑造,这正是可怕之处。比如最近流行的几部女性历史题材的网络作品,被戏说成超级玛丽苏的“打怪升级”,而玛丽苏模式的本质就是写作者白日梦的替身,其广受追捧更是受众自我想象、欲望膨胀的产物,它的流行,其呈现出来的不是现代社会女性自尊、自强、独立自主的明确主体意识,恰恰相反,它是对现代价值中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以及两性关系中平等自由观念的丢弃和丧失。所以对网络文学的关切、研究和引导,从塑造当下国民精神品质和国家文化质地的意义上,非常重要且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