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八届全委会工作报告和《章程(修正案)》在代表中引起热议
12月1日,参加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分组对钱小芊同志代表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所作的题为《高举旗帜 改革创新 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学篇章》的工作报告和《中国作家协会章程(修正案)》进行了审议。以下是代表们的发言摘要。
——编 者
聂震宁:
工作报告显示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工作状态,表现出中国作协的工作从细节、会风到管理引导都上了一个台阶。中国作协应该发挥好文学界的导向、管理、组织、服务作用,经过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国作协不断总结经验,达到了比较好的工作状态。报告中对文学评论的问题讲的比较多,过去的文学评论注重“表扬与自我表扬”,现在正在逐步改善这种风气,实事求是、说真话成为现在的导向和目标。
韩松林:
工作报告无论总结过去、分析形势还是部署今后,都一以贯之地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做指导,态度坚决,旗帜鲜明。报告系统地回顾了作协五年来的工作,对文学事业的主要成绩、特点进行归纳,同时也认真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短板,显示了作协领导班子的自省程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报告用五个必须、五个反对把旗帜更加鲜明地举起来,始终如一把握好正确方向。报告明确了作协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内容针对性强、路径清晰、措施扎实,无论是全国文学事业发展,还是促进各地文学事业的进步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包明德:
工作报告中讲到关于评奖的问题,报告提出要改革评奖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这是很需要的。高规格的文学奖项对作家确实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传播具有推动力。我建议在各大奖项评选结果公布后,组织高层次、高水平的研讨会,通过这样的研讨推动当代文学经典的确立与建构,实现各种观点的互动与整合,推动文学发展繁荣。
王树增:
工作报告对中国作协工作中的问题批评得非常到位。这些自我批评态度诚恳,分析全面,报告对下一步工作的具体部署,是确保中国文学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新辉煌的必要准备。从部队角度来说,我认为没有英雄情结的民族是没有骨气的,好的文学应该充满英雄气概,并且应该渗透在各种人物的性格之中。当前的某些现象令人感到很诧异,精神的怪异意味着文化的消弭,我们写时代精神就是与这种现象相对抗。文化战士要有棱角和锐气,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是有价值的。
徐 峙:
工作报告很好地总结了中国作协五年来的工作,同时指出了未来五年文学工作的方向,尤其提出的坚持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体现了中国作协的锐意进取,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一定可以构建文学工作的新格局。希望中国作协继续加强对行业文学的支持,可以通过鲁迅文学院行业作家班、抽调行业作家到中国作协工作、双向挂职等各种形式,为行业作协、作家提供更多的支持。
潘小平:
工作报告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深刻领会,深入解读,是先思先学,先行一步,也是对作家提出的具体要求,既“新”又“特”。特别是关于“领会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的表述,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论述的进一步阐发,对于中国作家确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自己的文本具有“中国气派,汉语美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张锐锋:
工作报告内容纷呈、意旨深远、十分精彩。报告就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为作家创作指明了方向,包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深入挖掘中国经验并充分认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宝贵资源,将其转化为创作资源,贯穿于文学创作活动中;如何建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报告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极好的具体化解读,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学愿景,也为中国文学的繁荣提出了具有历史文化高度的未来设计和现实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蒋述卓:
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五年来的成绩,对今后如何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开辟文学发展的新机遇、新思路、新举措作了部署。如今的文学环境、文学氛围与文学成绩都有了极大的好转与提升,尤其是这五年以来,人民群众对文学的关注度、热爱度都在持续上升,我认为只要文学有亮度、有高度、有温度,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喜爱与拥抱。未来,文学界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进一步激发文学的创造活力,要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探索改革,为作家深入生活、为培养与扶持新人、为团结与发挥新兴文学群体的作用等拿出更切实可行的措施。
宗仁发:
工作报告言简意赅,文风朴实,字里行间充分体现出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和落实。报告通过九个方面回顾了五年来的作协工作,我们觉得这些工作覆盖面宽、效果明显,扎扎实实。其中我个人也参与了“一带一路”的深入生活和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切身感受到这些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创作启发和文学收获。报告第二部分提出高举旗帜、坚持方向的五个必须和五个反对,立场鲜明,态度明朗,引人深思,体现出中国作协对文学界积极引导的责任和使命。
贺绍俊:
文学公共服务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但它的重要意义越来越被我们认识到,在这一届的工作报告中占有了较大的分量。一方面五年来作协在文学公共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实事,另一方面,也就今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我觉得,文学公共服务在中国作协的工作中,应该与抓文学精品创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文学公共服务的内涵还应该更深化。文学公共服务做好了,文学与人民、与生活的关系就更加紧密了。通过文学公共服务广泛、持久的开展,让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逐渐成为新媒体时代健康的、时尚的生活方式。如果人们见面打招呼时不再说“你吃了吗”,而是说“你读了吗”,文学陶冶灵魂的根本宗旨也就有望真正实现了。
梁 平:
工作报告有新意、有亮点,一改流水梳理的方式,从主旋律高扬、精品力作纷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作家队伍壮大、多民族文学交融、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力、文学批评风气改善、作协凝聚力增强等几个方面,把五年的中国文学事业发展勾勒出一幅过目难忘的图画,言简意赅、重心突出、鼓舞人心。这五年,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以来,我们增强了“文化自信”,真正把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纳入了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诗歌与音乐以各种方式走进大街小巷,正在成为我们成都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范 稳:
听了工作报告,让人感觉又找到了文学的方向,感到了温暖。其中谈的两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讲好中国故事。云南2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的历史和传奇也丰富着中国故事,报告很有针对性。二是对网络作家、签约作家和自由撰稿人等新现象的重视。现在网络文学方兴未艾,一些省市已经有自己的网络作家协会,中国作协也已成立网络作家的服务平台和专门机构。我们云南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组织和服务部门,这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穆 涛:
工作报告非常务实。期刊联盟是作协做得非常好的事情。比如文学期刊的编辑在职称评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要将种庄稼的人重视起来,才能构建更健康的文学生态。建议在这方面多做具体的工作。
王剑冰:
工作报告提到“作家的人品和修养决定作品的水平和境界”,这要求一支作家队伍要努力达到德艺双馨。这与昨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所说的“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是一致的。一个立得住的作家,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一个作家的写作可以说是个人的自由,或者说是一种创作习惯,但是一个作家的修养、学识,尤其自觉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都十分重要。人的一生是不停地学习、体会、创造和积累的过程,在今后一个时期,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不断完善自我,加强学习,丰富积累,操练情操,使自己更加丰厚起来。
王秀梅:
工作报告全面具体、生动翔实,工作回顾有说服力,未来展望有指导性。报告中说中国作协过去的五年“是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五年”,我个人深受其惠。长篇小说《一九八三年的铁》入选2013年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工程,这也是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报告中的“活力充沛”一词非常贴切地表达出了中国作协过去五年的文学发展。报告中也提到了与作家权益密切相关的工作内容。未来的工作部署中谈到要继续加强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工作,这不仅是对作家的直接帮助,也将极大地加快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学舞台的进度。
津子围:
工作报告主题鲜明、立意较高、内容详实、任务明确。具体来说,主题鲜明:高举旗帜、坚持方向。立意较高:要站在历史进步的高度,站在人民中间,遵循艺术规律继承创新。任务明确:用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文学创造活力统领各个方面工作,是一个务实的好报告。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对作家提出了向“高峰”不懈迈进的较高期望,我觉得:从“高原”向“高峰”攀登中,缺血缺钙就会更加缺氧,投机取巧是为歧途,功名利禄也必将成为包袱,只有秉持理想的火炬、坚守信念的定力、与真实的灵魂相伴,不断艰难跋涉和求索,才有可能步入新的天地,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作品。
高 平:
今年是中国新诗诞生百年,成就不可否认,但当代诗坛的很多问题让人忧虑,我们拥有很多诗歌遗产,却没有好好继承,新诗散文化、碎片化、语言欧化、低俗化问题突出,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中国作协章程中有“引导”二字,我们需要抵制不良现象,正确引导青年诗人。另外,一些海外华人表示,中文书籍在国外购买不方便,相关部门应多支持发展海外网上阅读,这对传播中华文化大有好处。
满 全:
工作报告内容饱满丰富,既有对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报告中有几个新命题的提出,如文学公共服务、文学生活等,非常必要。中国文学面临两个瓶颈,一是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中国作家队伍庞大,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很少。二是阅读问题,中国作为泱泱大国,但读书人口比例不够,报告提出的“全民阅读”主题很有意义。
马海轶:
学习工作报告我有四点共鸣:第一,生活的广阔复杂、时代的发展变化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以及文学经验。我们在创作层面已经感觉到身边的现实比文学现实要复杂得多、精彩得多。作协提供给作家的是具体的扶持,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第二,文学批评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所以营造文学批评的良好生态非常必要和迫切。第三,坚持正确导向,严格评奖标准,提高奖项公信力。这一点很有现实的针对性。最后,希望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扶植除了政策,还能有具体的实施方案。
武 歆:
工作报告特别提到要把加强对基层作协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更深入的贯彻。应该让作家沉下心来,带着一颗热心与基层做更多沟通、更多交流,因为真正的思想、智慧在民间,走基层是生活对于作家的最好回报。
朱山坡:
讲好中国故事,坚决反对“唯洋是从”,这一点工作报告提得很准、很及时、很提气。这些年来,我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同时也阅读了不少中国当代的优秀作家作品。中国的优秀作品一点儿也不比外国的差,只是在国外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地位。经过多年对外国优秀文学的吸收、消化、借鉴,又经过多年的训练,中国作家在技术、观念等方面已经迎头赶上。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发展时代,我们一定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增强自信,理直气壮、专心致志地讲好中国故事。
王 伟:
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中国作协五年的工作,符合实际,恰如其分,特别是集中展现了两年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和在新思想、新观念指导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具体成果,为今后作协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指明了方向。报告还就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一些工作原则,抓住了文学事业继续繁荣发展的根本。上海市委提出,上海要做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的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也要在这个大局之下,加强创新创造,保持上海文学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并为中国文学在世界的传播作出积极贡献。
唐 飙:
从基层作协的角度看,工作报告非常接地气,鼓舞人心,给作协工作和文学创作起到了引领作用。报告认真总结了过去的成绩和经验教训,谋划了未来,憧憬了文学事业将迎来的崭新的发展机遇和锦绣图景,让我们明确了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主旋律强劲、正能量饱满的文学作品,为时代鼓与呼。作为基层作协,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报告精神,把哈尔滨文学创作推向新的高度。
林 莉:
工作报告内容翔实、丰富,既有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梳理、总结,又有对未来五年的畅想、计划。我们基层会员渴望中国作协能够组织大家多到最基层来授课讲座,以便提高基层会员的文学素养和文艺鉴赏能力。前段时间我在江西婺源思口村釆访,有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从家里抱出十几本手稿,是他们本村村民用毛笔手写的书稿,在他们的字迹墨香中我能真切感受到时光在大地上走动的声音,而他们对文学的信仰、执著必将生生不息。因此,希望能多搭建平台,让文学更大程度地延伸到基层及广大群众中去。
张祖文:
工作报告对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我来自边疆地区,感觉很振奋。西部的文学事业落后于发达地区,我们要落实报告精神,加大西藏文学“请进来”“走出去”的力度,增强文学上的“扶贫”,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创作出一批展现边疆人民生活风貌的作品。
郎 伟:
工作报告中提到反对以洋为尊的观点非常好,现在大量的评论所用的话语资源都是西方的,在用西方话语解释中国文学,很难真正解释好中国文学,今后我们要好好研究中国文学,要用中国话语解读好中国文学。
程雪莉:
工作报告中提到把基层作协的指导和服务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坚定了广大基层作家的创作信心和热情,必将促进大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自觉行动。报告中提到增加新兴文学群体作家的参与比例,也将丰富文学生态,扩大文学的影响。
喻子涵:
工作报告总结了五年来的成绩,全面客观;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方针的理解和贯彻深刻精准;对未来五年的工作安排富有开创性。中国作协《章程(修正案)》更加科学完备,富有方向性、时代性和可行性。为了更加富有成效和全面推动中国作协工作,我提三点建议:第一,建议成立全国高校作家协会。第二,完善签约作家和驻校作家制度。第三,加大基层文学批评人才培养的力度。
曼拜特·吐尔地:
作家有义务和责任在讲好中国故事上下功夫。虽然我国在经济上强大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但是国民素质和中国人形象的塑造等软实力方面还需要有很大的提升。
夏 烈:
认真聆听工作报告后,一些感受油然而生:首先是“有为”,过去五年和未来五年中国作协和广大文学工作者奋发有为又全面规划,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团结创新,不曾懈怠,我深受感动鼓舞。其次是“挑战”,新的时代期待着、召唤着创作者和组织者刷新自己的观念、方法、态度,增强文化自信,付出更多心血。作为文学界比较年轻的一分子,我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