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举行作家系列研讨会
立足本土 面向现实
杭州举行作家系列研讨会
近日,由杭州市文联、杭州市作协、《西湖》杂志社等联合举办的“杭州市作家系列研讨会”在杭州召开,针对作家萧耳、晓风、卢文丽、孔亚雷、祁媛、池上、徐奕琳的作品进行了专题研讨。孟繁华、贺绍俊、程德培、陈福民、洪治纲、李国平、林那北、程永新、陈东捷、朱燕玲、宗仁发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批评家与会。
杭州是我国文学重镇,杭州作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文学特色。本次活动中,7位作家分别推出了自己的作品集:晓风的《儒风》、卢文丽的《外婆史诗》、萧耳的《中产阶级看月亮》、孔亚雷的《如果我在即将坠机的航班上睡着了》、徐奕琳的《山有扶苏》、池上的《镜中》和祁媛的《脉》。
研讨会上大家谈到,萧耳的《中产阶级看月亮》没有停留在城市生活的表层,而是体现了中产阶级生活的情感世界,从扁平平淡的驱同化生活、情绪中突围出来。晓风常年生活在大学中,他的作品呈现了大学知识分子群体的焦虑和内心的困惑,内容丰富、人物生动,体现了写实的魅力。卢文丽的《外婆史诗》是一部怀念之书,也是一部愿望之书,小说写得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体现了作者的生命观。此外,批评家们还对四位青年作家的作品进行了“一对一”评点:祁媛的小说具有强大的叙事能力,艺术感觉敏锐,但是要警惕“虚无”走向空洞;孔亚雷的叙述精致,语言考究,纯净度非常高,其中几篇小说有一种“准科幻”的意义;池上的作品正面强攻现实,颇见力道,今后写作中应避免手法单一化;徐奕琳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但在人性的洞察力以及人物关系的推进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行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