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姻缘感应
 | 红日今天  2016年11月22日13:10

  所谓“姻缘感应”,一般情况下,即指已确定发展为夫妻关系的男女双方,一方潜意识里(比如梦里)可以预感到另一方将要发生(或面临)的可威胁到人身安全的事情。

  “姻缘感应”是一种极其微妙的意识(心理)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人处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互相交涉,该感应在人的意识领域有时一闪即逝,捕捉之并非易事,而人对特定事物的解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该感应亦是如此,真正要将之派上用场而不被曲解甚至忽略更是需要自身有一定底蕴的。

  在哲学作家红日今天的小说《迷你英雄传》(2008年8月发表于中国作家网)中,开头所述就是女主人公——兰玉兰姑娘的“姻缘感应”,她对姻缘对象(复员上尉军官陈晓勉)“说她梦见了一个身藏利刃的蒙面人晚上溜入工地撬开了他的房间门,而他却正熟睡在床上,蒙面人拔出利刃蹑手蹑脚地向床头走了过来…… ”

  “姻缘感应”在小说中有“实例”,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吗?

  回答是肯定的。

  “姻缘感应”首先是一种“积极暗(启)示”,是人对信仰的一种坚定的立场,是人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姻缘双方”理解为“我”与“我所信仰(的事物)”。

  曾经有国外媒体报道说,某人在电梯里被困时间太久,人们都认为已无生存之望,获救后人们问之是如何度过来的,其人答道:“我在电梯内并不孤单害怕,因为上帝与我同在。”

  同样的,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道路多坎坷,有志之士为了“心中的爱”,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犹能感受到东方即将出现曙光——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姻缘感应”是真善美载体(未婚夫妻)之间的一种互相呵护。

  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人的产生需要男女双方合力,这种合力运作是野蛮还是文明,决定了人类社会是野蛮还是文明。由此,文明化的人们才遵循“奉献可以无私,但爱情必须自私”原则——崇高的爱情双方(在动物界天鹅的爱情之美众所周知,相溽以沫、两两相依的“天鹅式爱情”堪称“夫妻模范”)都以最大的心愿望对方至少在结婚之前身体要安康,成为夫妻后才可以合力担当一份社会之责、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这就是“姻缘感应”的社会基础。

  “姻缘感应”更是一种正确(真善美)的审美反映。

  在教育心理学中,老师常教导学生“要有自信”,然后例举一大堆自信的好处,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自信的真善美基石。自信成为一个成果卓越的学者可以,自信成为一个杰作多多的作家也可以,但是,自信可以在墙壁上爬上十八层高楼去入室盗窃,或者自信可以在月黑风高夜成劫财害命的强盗,这种自信要得吗?有益于他人、社会的自信,多多益善;无益于他人、社会的自信,少少益害!“姻缘感应”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必须是无患于他人及社会的,这就是拥有正确的审美观。

  综上所述,人要想拥有或捕捉“姻缘感应”,获得佳人芳心,成为古代“才子佳人”或神话姻缘传奇小说的现实样本,或成为现代爱情故事的永恒经典,自己的底蕴真的一点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