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张梦阳《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发行:锥心沥血写《鲁迅全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金鑫  2016年11月18日15:33

主要学术专长是鲁迅研究,现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代表作有:《阿Q新论——阿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中国人气质》等,专著《中国鲁迅学通史》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张梦阳先生是卓有成就的鲁迅研究专家,37年来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曾历时9年主持编纂《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历时3年撰写的《中国鲁迅学通史》,获国家图书奖,收入《中国文库》。他用13年构思写作的《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日前由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获得2016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余生再也做不了这种事

张梦阳说自己这一生为鲁迅研究事业做了10件实事,而其中的大事分别是:编纂了1000万字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为学术史抢救、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写作、编纂了三卷本的《中国鲁迅学通史》;创作了这部约100万字的《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而以最后的《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最为艰辛,也最为珍贵。

张梦阳师从大散文家韩少华,进鲁迅研究室前偏重于创作,调入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后,受到非常正规、系统的鲁迅研究学术训练,可惜的是没有时间继续创作了,“但我‘野心不死’,总想把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写一些东西。”张梦阳说。2003年,在结束《中国鲁迅学通史》编纂工作之后,张梦阳退休了,于是正式开始了《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这项锥心沥血的生命写作。

“我是‘笨人’写‘笨书’,复以数十载下足功夫,做足功课。”张梦阳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创作的这10余年间,除了必要的外出考察和少量学术活动之外,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工作十几个小时,日夜苦吟,从不松懈。超负荷的工作让张梦阳心脏病突发,需要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但他果断拒绝了,“我怕麻醉以后把‘苦魂三部曲’的构思忘了。”张梦阳说。

2015年7月8日凌晨5点50分,张梦阳写完了《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近100万字的最后一个字,如释重负。他说自己犹如自判了12年的劳动改造,此时终于释放了。“《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的确是我生命中的大事。创作期间,除了搜集、打录资料、构思、写作之苦外,我还变得怕死怕事,唯一的愿望就是有生之年能完稿,把全书交给出版社,这样自己就可以置生死于度外了。余生再也做不了这种事了。”张梦阳感叹。

给大众一个真实的鲁迅

《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是一部建立在丰厚史料积累、秉承科学实证、借鉴鲁迅思想研究成果等基础上的集大成之作;是记录大时代背景下鲁迅生平经历、复杂的生命精神、呈现鲁迅真相的一部鲁迅全传。

张梦阳告诉记者,写鲁迅的一生,自己最初设想了包括少年时期、日本游学、辛亥革命、北京时期、南国行、大上海等8个点。如要全部完成,工程实在巨大,最终只能从这8个点中选择鲁迅一生的早、中、晚3个时间点,绍兴、北京和上海3个地点,写就三部曲,即现在的《会稽耻》《野草梦》和《怀霜夜》三卷。

张梦阳认为,“耻”“梦”“夜”3个字基本构成了鲁迅精神世界的全部。比如“耻”,在张梦阳看来,鲁迅这一生都是在耻辱中、打击中坚韧前进的。“知耻近乎勇,人只有经受过耻辱,才能够明白斗争,知耻而后勇,才会勇猛向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界最大的励志者。我想把鲁迅推向普通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众,就两个字‘励志’。我们要学习鲁迅,首先学习励志,知耻,闻道,立志,并且坚韧地前进。”

张梦阳说,学习鲁迅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读者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写出一个近于真相的鲁迅,于是产生了用长篇小说题材来写鲁迅传的想法。但是又必须严格地按照史实,于是给自己定下一条原则:主干严格以经过缜密考证的史实为基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骨干完全是史实,甚至包括细节也都是史实,只是笔法上不是学术的,用文学笔法。”

靠细节写出“生活质地”

“文学笔法的方式就是文学诗化,文学诗化主要下功夫的地方就在生活质地。”在张梦阳看来,小说发展到高境界时,都是不以情节取胜的。“张爱玲就说过小说表现的是‘生活质地’,而非情节。我认为,所谓‘生活质地’就是以丰富的具有质量的典型细节表现出生活的天地。文学的才能,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生活细节的感觉高度敏锐,善于捕捉之,运用之,发挥之。”

张梦阳说,自己的语言文字修炼受益于韩少华,犹记得在恩师的辅导下,反复品味《祝福》和《藤野先生》的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和“东京也无非是这”,细细体会其中的“毕竟”和“无非”二字,从中了解了这种吞吐抑扬、沉郁顿挫的语气系统。

在创作第二卷《野草梦》时,为了能找出一种最能代表北京古城风味的物件,张梦阳几乎遍读了有关老北京风俗的书籍。在王世襄的《京华忆往》一书中看到了关于鸽子的描述,忽然灵机一动,感到写天上的鸽群是最能表现老北京特征的,于是决定在序幕中写鸽群。又忆起田成仁先生说过的“经营细节”一语,就没轻易放过“鸽子”这一细节,设计了“三一八”惨案前“受伤的鸽子”这个细节描绘,以及鲁迅和许广平离京向送行者挥手时“天空中飞来了一群鸽子”,将“鸽子”这一细节经营到底。

张梦阳说自己就像老鹰搜捕大地上的猎物似的寻觅富有情趣的细节,一搜到就无限惊喜,赶快打入电脑,放进创作的适当去处。而为了获得实地的体验,他10次去绍兴,买了茴香豆和各种绍兴酒品尝,以体会鲁迅笔下人物阿Q、孔乙己等当年喝酒吃豆的滋味……“努力寻找鲜活的细节,用美的语言描绘之,刻画之,从而写出实生活的‘质地’,并从‘生活质地’中提炼和升华出一种哲理与诗韵相融合的美。”张梦阳说这就是自己创作时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