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果占壁王国(剧本简介) (二十一集影视文学剧本)
 | 曹家清  2016年11月14日11:10

 

第一集 麓川思氏王朝崛起

第二集 思翰法兼并各部族

第三集 混等洱海比武娶云南王公主

第四集 麓川抵御元军之战

第五集 虎南王童年与虎石洞同居

第六集 混三弄大元帅西征各部落国

第七集 虎兄弟祸起萧墙

第八集 小梁江战役

第九集 元军征伐果占壁

第十集 思翰法功成驾崩

第十一集 选择新虎王

第十二集 摩沙勒定边战役

第十三李 李思聪钱古训奉旨出使果占壁

第十四集 千古绝唱的爱情“娥并与桑洛”

第十五集 思伦法穷途末路投奔朱元璋

第十六集 新虎王思任法横空出世

第十七集 一征麓川

第十八集 二征麓川

第十九集 三征麓川

第二十集 邓子龙姚关火烧10万缅象兵

第二十一集 陈用宾修筑八关九隘御敌入侵

内容提要

公元1311年,云南西部边疆,山峦起伏、银云瑞雾缭绕盛产软米的麓川勐卯傣家坝子,继达光王朝之后,出生于南卯江(今瑞丽江)边的混鲁混赖(混:傣语指官,即官鲁官赖)兄弟崛起,统一了两岸傣族地区,并第一次渡过南宏江(怒江和下游萨尔温江)兼并了居住于江东南的傣族地区,开创大一统的勐卯果占壁王国,混鲁封授他的七儿子为召勐,分别去管理七个缴纳固定贡赋的大城镇。混鲁混赖王朝从辉煌到衰落延续了195年,被混等王朝取代。混等王朝延续192年,被雅鲁王翰取代。雅鲁王朝衰落,思(虎)翰法崛起虎氏家族把果占壁王国推向兴旺发达,经济文化大发展的辉煌阶段。

一代明君思翰法学习汉朝廷实行土地分封制,跨越了部落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制度,在社会制度上突破了封建世袭制,把麓川从原始氏族部落社会带入领主分封制,即不是思氏子孙,只要对王国有贡献,可按功封官行赏。果占壁王国生产经济全面大发展,王国强大了,思翰法采取对外扩张政策,导致疆土扩展至万里。思翰法在位53年,始终承认麓川果占壁是元皇帝管辖的地方,一直向元朝廷称臣上贡,缴纳赋税,并且抵御其他部族势力入侵,维护麓川王国领土完整。但元朝廷却坚持“以夷制夷,析麓川地,分而治之” 的战略决策,分别命河南参政贾敦熙、元帅塔失把都、云南行省参知政事不老三珠、亦秃浑等先后四次率兵讨伐,给果占壁王国百姓带来战乱不断的同时,元朝也因多次用兵远征造成国力财尽,走向衰亡。

公元1368年,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夺取了全国政权,建立了大明王朝,建都城于南京。对外,朱元璋采取和平外交政策,对朝鲜、日本、暹罗(泰国)等周边国家一律明令采取亲善友好交往措施;对内,吸取元朝因丞相权力过大造成中央分裂而导致灭亡的教训,革新政治,改组中央机构,撤销丞相直辖的行书省,改设布政司、按察司和都指挥司,民政、都察、军务三部门各自独立又互相牵制,大权归皇帝行使,强化中央集权,各地奏章直接送到朱元璋手中,皇帝兼行以前丞相的权力;并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生产,安定民生。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朱元璋采取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政策。三江即怒江、澜沧江、元江,在三江区域之外少数民族地区任命本地土官治理,三江区域之内由朝廷外委派流官去治理。这政策尊重了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官,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

思翰法很赞赏这位贫民出身的大明始祖皇帝的统治方略,派出使节团带上金银、珠宝、大象等礼品到南京祝贺朱元璋登基,并缴出元王朝廷封赐颁授的麓川路平缅宣慰司使印章。朱元章对麓川与缅甸、勐养等各勐的领土纷争采取调解而不是派大军镇压,多次委派杨大用等钦差大臣到边地调解纠纷。派李思聪、钱古训到麓川调解麓川与缅甸的领土争端时,还嘱咐二人多了解麓川边地的风土人情,以便采取更适当的统治策略。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这一年末,麓川王朝的统治者思翰法也驾崩了。其后裔思伦法、思任法、思机法等相继继承王位,果占壁王国在思任法时期不断发展壮大,于是引起明朝廷的担忧,明世宗朱孝熄时期、明建文帝时期,两皇帝改变始祖朱元璋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策略,重走元朝廷的老路——对麓川思氏采取“析麓川地、分而治之”。于建文元年先后将果占壁思氏控制的领土中析出了孟养、孟定、木邦、大侯、南甸、干崖、者乐等州、勐、长官司,削弱了麓川势力。思伦法去世后,其子思享法承袭王位,思享法自知无能推荐弟思任法为王。思任法励精图治,一心恢复祖先统治时领地版图,效法祖父思翰法,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先后率兵收复了南甸、孟养、景东、大侯等领地,震动了明中央朝廷。公元 1441年,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宦官王振专权,以王骥为首的武将派主张调集全国兵马讨伐麓川思氏,以大学士刘球为首的文臣派主张对麓川思氏实行招抚教化,由于王振把持朝纲,结果朝臣中主战派战胜主招派,明朝廷开展了一场为时8年的“三征麓川”战役。正因为明朝廷在对待麓川思氏的问题上不仅沿用元朝廷的政策,更以无过之而不及的手段勾结拉拢缅甸、孟养、木邦等外戚宣慰司使,配合明军围剿麓川思氏,结果,思氏战败;使果占壁王国由兴盛走向衰亡。大明中央王朝最终对麓川地实现了“分而治之”统治,先后分封了陇川、南甸、干崖三个宣抚司,遮放、盏达二个副宣抚司,芒市、勐卯、怒江三个安抚司,户撒、腊撒两个长官司,共8个互不统属,只服从中央的土司政权。明王朝也由于连年大量征兵征粮长途讨伐麓川,耗尽财力物力,造成内忧外患,民不潦生,国力衰弱。

明嘉靖十年(1531年),缅酋莽瑞体统一缅甸之后,建立了洞吾王朝,国内局势稳定下来了。莽瑞体早看出明王朝与滇西各土司官的矛盾,多年讨伐战争状态之下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认为此时此刻正是向滇西扩张的好时机,先从最近的陇川宣抚司使多士宁入手,引诱多士宁叛明投缅,遭到多士宁的严正拒绝。莽瑞体收买了陇川宣抚司署的记室岳凤,谋杀了多士宁,然后率大军20万入侵陇川和干崖领地,杀害了多士宁家族。干崖宣抚使一面率领司署人马抵抗侵略者,一面向明朝廷报告并请求派兵支援。明神宗朱翊钩派邓子龙、刘挺率兵支援滇西,击退缅甸入侵者。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洞吾王朝又调集象马步兵分路入侵滇西,云南巡抚陈用宾发动滇西各土司一起抗击侵略者,打退了敌人。陈用宾视察滇西边境地形地貌后,决定在滇西边界修建八关九隘,以防御外敌不间断的入侵,永杜后患。滇西边地战事逐渐平息下来,百姓得以休生养息。

果占壁这个傣族历史上于公元567建立的大一统王国,经历了混鲁混赖、混等、雅鲁三个王朝,至思氏王朝发展到最强盛的时期,于公元1448年第三次征麓川战役中战败,国王思任法被捕获,在押解大都(今北京)途中坚贞不屈,不甘愿被示众受辱,绝食自尽,被云南千户王政割下头颅带回京城复命。其子思机法率领残部继续反抗朝廷官军的征讨,兵败逃奔缅甸,思氏最后统领兵马的思任法之孙思陆法,被赶到南鸠江(伊洛瓦底江)以东,麓川领土被大明中央朝廷解析分封给其他宣抚司,思氏子孙被追杀抄斩,逃亡偏僻它乡隐姓埋名,果占壁王国由兴盛最终走向灭亡。麓川地最终被“析解为南甸、干崖、陇川三个宣抚司,盏达、遮放二个副宣抚司,勐卯、芒市二个安抚司,户撒腊撒二个长官司,勐板土千总,共十个互不统属由中央直接任命的土司政权。

果占壁王国长达800多年的历史画卷,波浪壮阔如浩瀚烟海。作者选取该历史长河中思氏王朝最兴盛的137年时间段,向读者介绍该时期果占壁王国的文化、政治、经济、民族种类、疆土面积等情况,让读者了解德宏州瑞丽市、陇川县曾经拥有过的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

注:讲述德宏历史影视文学剧本《果占壁王国》稿一部,共二十一集。果占壁一词是傣语,来源于巴利语,意为银云瑞雾缭绕的勐卯(瑞丽)江畔是出产稻软米的富裕之邦,傣族先民在那里建立了一个部落王国的兴衰史故事。有意购买的导演、编剧及影视公司,请与作者曹家清联系。

邮箱:cjq195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