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学》举办首届全国90后小说作家笔会
笔会现场
笔会上的90后作家代表
11月8日至10日,《山东文学》首届“枣庄山亭·翼云石头部落杯”全国90后小说作家笔会在山东省枣庄市召开。
笔会邀请了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李掖平,《当代》编辑石一枫,《小说月报》执行主编徐晨亮,《小说选刊》编辑部主任顾建平,《长江文艺·好小说》资深编辑深海组成五人导师团,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90后小说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
《山东文学》创刊六十多年以来,一直关注年轻作家的创作和成长。为更好地培养年轻作家、储备创作力量、发现新锐作品、推动中短篇小说的创作,山东文学社策划举办了首届全国90后小说作家笔会。笔会面向全国征稿,历时三个月,收到中、短篇小说300多篇。经过严格的初审和复审,共有鬼鱼(甘肃)、李祯(山东)、荆卓然(山西)、文西(湖南)、孙鹏飞(山东)、崔君(山东)、徐畅(上海)、于则于(上海)、刘加勋(安徽)、马晓康(山东)10位90后作家脱颖而出。
李掖平表示,90后生活在中国发展比较顺畅的时候,受过良好教育。他们的体验和前几代人不同,但同样有许多生活的挑战。90后作家应该从身边写起,小说创作应该回归现实生活。石一枫认为,中国的90后作家对于自身的叙述应根植于意蕴深厚的汉语。汉语丰富的表意空间和独特的韵律感,形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叙事。90后作家必须对汉语保持足够的敏感,在创作时坦诚面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并深入挖掘,诚实表达。徐晨亮表示,成长于网络时代的90后一直被认为与纯文学背离。然而恰恰相反,本次小说笔会作品中90后纯文学性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超乎意料” ,一定程度上显示了90后的创作潜力。90后作家不再以商业概念出现,而是自然存在的写作群体。顾建平认为,过去,不同代际的作家间因为思想意识和创作定位不同,存在着很多隔膜与误解。不同代际间的作家因立足时代不同,必将有不同的写作气质,无须刻意消除,此模式能更好实现不同代际作家间的互相理解和共生,从而更加凸现各自的精神特质。深海表示, 90后作家小说创作是个繁复的话题,这一代人进入了一个充分个性化的时代,他们开始把触角深入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材新颖纷繁、形式复杂多变、叙述角度与手段丰富多彩。五位导师对10位90后小说作家的创作予以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意见,认为他们的创作相对缺少生活的厚度和硬度,作品的抒情笔触在恣肆汪洋中,往往缺乏适当的节制,在宣泄式的表述中往往轻灵有余而厚重不足,并就笔会作品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批评意见和修改建议。
90后作家代表合影
通过此次笔会,学员们开阔了创作视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小说的本质。90后小说作家鬼鱼非常有感触地说:“通过导师对自己作品的分析和批评,明白自己的小说一直缺乏精神内涵与思想力度。今后会认真反思,勤奋创作。”据悉,首届90后小说作家笔会的作品将在2017年以专栏方式在《山东文学》杂志陆续推出。正如山东文学社副社长、作家高艳国在开幕式上所讲:“我们在谈论10位90后小说作家的创作时,谈论的其实是中国90后小说作家的成长;我们关注90后小说作家的成长时,关注的其实是中国文学的未来。期待通过首届小说笔会,更多的90后小说作家在中国小说部落里,以石头的姿态写作、成长,直至青春的文学光芒灿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