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救”有没有可能
周云和中篇小说《福星》,《中国作家》2016年第9期
“疗救”有没有可能
新世纪以来,官场小说无论是在通俗文学领域还是纯文学领域都成就了一批作家。但客观上也造成了人们对“官场小说”这一概念的偏颇化理解,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人们对于一个盛行“官本位”思维的社会中权力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周云和此前的小说《调研员》《酒仙儿》《月亮之上》等作品都是对权力结构中人性纠结的真实书写,对于人们对“官场小说”的偏颇理解应该能起到一定的纠偏作用。他的新作《福星》虽然没有像以前的作品那样正面描述官场中人,但却通过一个意外事件,对权力的诸多效应做了生动的文学考察。
小说讲述山泉县大岩乡猪槽村烟子林社农民齐大草和妻子伍月红四处举债,带着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子瑞瑞到城里就医。钱很快花光了,夫妻俩只好抱着病恹恹的孩子准备返乡,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料,天降洪福,一位北京来的首长恰好到车站视察,见齐家境遇非常同情,指示要不惜代价把小孩医好。一声令下,齐家境遇从此改观。小孩被送进最好的医院治好,而后送进当地最好的学校就读。瑞瑞成了村民眼中的福星,并传闻和瑞瑞握手能沾上福气。齐大草听从他人意见把瑞瑞当成摇钱树握手收费,后来又因为怕福气流失停止了这项生意,因此得罪了不少村人。齐大草更因为一时心软而带着与当地政府有利益纠纷的方一忠上京,被公安人员问话,村人闻讯对他避之惟恐不及。齐大草对村人心灰意冷,毁家举迁。
小说《福星》立足于现实,但又有非常明显的荒诞色彩。在周云和笔下,官本位心态严重的社会中权力可以无限增值,使一个人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来的首长在小说中无疑代表权力链条的顶端。首长虽然走了,但他的指示谁也不敢忽视。瑞瑞被送进医院后,齐大草先后受到省委聂书记、市委龚书记、黄市长的关怀,而后山泉县裘书记、庄县长带着大岩乡屠书记、肖乡长、猪槽村邵支书等一大帮人前来慰问。这与齐大草以前的遭遇可谓天壤之别:在这之前,他找村主任盖个章申请困难补助,“就像要把他们家女儿带出去卖一样不情愿”;乡民政所、县民政局对于申请补助的事也一向爱理不理。然而北京首长一关心,从省到村的领导都主动上门慰问。村民们也相信与瑞瑞握手能改运,在他们心中,只要与权力沾边的人物都焕发出了神性的光彩。
小说《福星》也让人看到,权力在为齐大草一家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弥补的反效果。北京首长只是简单的一句指示,省市领导就为投其所好,挖空心思,为确保完成并“超额”完成首长指示层层加码,把瑞瑞医好后送进最好的学校,全天候安排补课,专门教师辅导管理。但是,与父母亲的长期隔离,导致瑞瑞产生厌学心理,最终出逃。齐大草作为一个本性淳朴的农民,一旦认识到与权力沾边的好处,也不可自拔。他先后利用记者采访、与瑞瑞握手收费等方式敛财,将首长的恩赐发挥到极致。
周云和的《福星》以貌似荒诞搞笑实则凝重的笔触,提醒我们正视当代社会权力结构的弊病与问题,从而引发我们思考“疗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