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牢记丰功伟绩 弘扬长征精神
来源:文艺报 | 王觅 任晶晶 丛子钰  2016年11月09日06:44

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王觅 任晶晶 实习记者 丛子钰) 连日来,文学界、出版界、艺术界以多种形式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

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与武警北京总队六支队日前在京联合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主题讲座、书画笔会、文艺演出等形式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会长岳宣义以“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树立精忠报国志向”为题作了讲座。4位艺术家现场挥毫泼墨,创作了部分歌颂红军长征的书画作品,受到武警部队官兵的欢迎。在文艺演出中,舞蹈《永不褪色的红飘带》、歌曲《映山红》、朗诵《永远的丰碑》等节目生动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辉煌历程,感人至深,使观众深受教育和启迪。

中国评剧院红色经典剧目《金沙江畔》日前再登首都舞台。《金沙江畔》根据陈靖同名小说改编,描写了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进入藏胞聚居地时发生的故事。该剧首演于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曾集结了众多知名艺术家,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后于1977年和1996年两度复排。在今年复排的版本中,艺术精髓得以继续保留,拖赘重复部分尽量被删减,使其整体更加精练。导演韩剑光还突出了武戏成分,着力增强视觉效果,使年轻观众能够充分领略评剧艺术的魅力。

由北京出版集团与北京科技大学主办的“牢记红军丰功伟绩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长征长征》新书发布会暨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重走长征路’社会实践总结”活动近日在京举行。该书由《中央红军长征纪实》《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纪实》《西路军西征纪实》三部组成,客观还原了长征路上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呈现出一幅角色不同、视野各异的革命历史画卷,展现了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精神。作者陈虎从红军长征亲历者撰写的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去粗取精、归纳汇总,最终完成了这部共计上百万字的大型日记体纪实文学作品。

军旅作家丁晓平创作的长篇文献性报告文学《世界是这样知道长征的——长征叙述史》,日前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作为献礼图书推出。作者历时10年时间,系统挖掘和研究国内外记述长征的早期珍稀罕见的书报刊史料,从长征叙述史和长征出版物版本学的独特视角,解读了长征如何走向世界的传播秘史,揭开长征背后鲜为人知的革命传奇。全书共收录300多幅文献图片、100多种国家一级文物资料,其中10多种文献为首次发现,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长征早期著作的写作、编辑、翻译、出版、传播及产生深远历史影响的历程。有关专家认为,该书填补了长征研究有关领域的空白,是研究长征意义和影响的一部难得的参考书。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推出的《伟大长征》一书日前正式面世。该书由姜廷玉主编,共收录160多个真实故事,从不同角度详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革命功绩,对少年儿童颇具教育意义。在北京小学通州分校与中少总社共同举办的“阅读红色经典 弘扬长征精神”主题活动上,中少总社社长李学谦及部分与会专家表示,长征精神的内涵极其丰富,每个人都可以从先烈身上学到受用一生的东西。长征将士表现出的革命理想、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值得后辈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