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译诗是一场冒险的恋爱” “跨越语言的诗意:中国新诗百年与翻译”主题对话在京举行
来源:文艺报 | 行超  2016年11月04日06:50

10月2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与磨铁读诗会联合举办的主题对谈——“跨越语言的诗意:中国新诗百年与翻译”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对话之前,安妮·费赫特、安妮柯·布拉辛哈、娜塔莉亚·阿扎洛娃、斯维特兰娜、纳吉文·达尔维什、阿里·卡德伦、冯海城、巴斯·夸克曼以及中国诗人沈浩波、李少君、朵渔、朱朱、吕约、安琪、明迪两两搭档进行互译。活动由张柠、树才共同主持。

这次活动给中外诗人带来了启发和收获。大家认为,互译中各国诗人组成了一个大团队,用俄语、英语、中文、荷兰语、马其顿语共同翻译一首诗,这就形成了一个诗歌场,在这个诗歌场中,大家努力探寻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抓住对方诗歌的本质和风格。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母语和外语之间、理解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平衡等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汪剑钊称“译诗是一场冒险的恋爱”,他认为,翻译中不应该出现原文没有的表达。然而在中国当代诗歌界,没有边界的翻译现象很严重,这在某种意义上误导了中国读者。张柠认为,诗歌翻译是不同语言诗意的相遇。最了不起的是透过翻译文本真正读懂原文。树才谈到,诗歌的翻译具有特殊性,诗歌译者不仅需要翻译诗歌的外在形式,还要尽可能地翻译出原诗的本质意义。(行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