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景观片/节目片《北京中轴线》
 | 关东人邱立君  2016年11月02日09:31

  引子、北京 旦外

  字幕:北京

  解说:北京中轴线南起外城的永定门,经内城的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越过万岁山的万景亭,寿皇殿、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

  这条中轴线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布局,是全球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城市轴线。

  推出片名:景观片《北京中轴线》

  01、外城 日外

  字幕:外城

  解说:外城,老北京东城和西城的外围地带。

  02、永定门 日外

  字幕:永定门

  解说:永定门位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是老北京外城七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跨越明清两代。

  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二十四米,进深三间,通进深十点五零米,楼连台通高二十六米。

  该门于一九五七年被拆除,现存城楼为二零零四年重建。

  03、内城 日外

  字幕:内城

  解说:北京内城位于皇城和外城之间,城墙是明朝在元大都城墙的基础上经多次改建而成的,周长四十公里,其位置大体与北京原东城和西城两区相当。

  04、正阳门 日外

  字幕:正阳门 日外

  解说:正阳门建于明正统四年即一四三九年,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明清两代,箭楼曾与正阳门城楼城墙相连,组成一个很大的瓮城。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部分。

  严格地说,前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包括正阳门及其前面的珠宝市和大栅栏等区域。

  05、中华门 日外

  字幕:中华门

  解说:中华门是北京皇城的正南门,明代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时期改名为中华门,在北京中轴线上,原址在正阳门北侧,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毛主席纪念堂一带。

  此门曾是明清两朝的国门象征,平常日子不得开启。

  公园一九七六年,在原址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中华门与正阳门、天安门不同,它不是城楼,而是一个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

  06、天安门 日外

  字幕:天安门

  解说:天安门坐落于北京市中心、故宫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主席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

  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即公元一四一七年,最初名为“承天门”,清顺治八年即公元一六五一年更名为天安门。

  07、皇城 日外

  字幕:皇城

  解说:皇城位于京城内,环绕于宫城外,是拱卫皇宫并为皇宫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的特殊城池,南起长安街,北到平安大街,东至东城区南北河沿一线即皇城根遗址公园,西达西城区西黄城根一线,东西长约两千五百米,南北约两千七百九十米,面积约六点九平方公里。

  08、端门 日外

  字幕:端门

  解说:端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即一四二零年,是明代紫禁城的正门之一,也是清代皇城的正门,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其城楼在明清两代主要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

  每逢皇帝举行大朝会或者出行,城楼下的御道两侧仪仗种类纷呈,数量庞大,队伍宏伟,从太和殿一直排列到天安门,长达两华里。同时,端门和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以显示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

  09、午门 日外

  字幕:午门

  解说: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

  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

  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

  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

  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午门虽有五个门洞,但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左右两个掖门,开在东西城台里侧,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两个门洞分别向东、向西伸进地台之中,再向北拐,从城台北面出去。因此,从午门的背面看就有五个门洞了,所以才有“明三暗五”之说。

  10、太和门 日外

  字幕:太和门

  解说:太和门始建于一四二零年,原名奉天门,建筑面积一千三百平方米,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紫禁城外朝宫殿的正门 ,它是自天安门南侧向北进紫禁城时经过的第四道门,前三道门依次为天安门、端门和午门。

  11、太和殿 日外

  字幕:太和殿

  解说: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显要位置,是“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建筑面积二千二百三十七平方米,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即一四二零年,时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即一五六二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即一六四五年,改为今名。

  12、中和殿 日外

  字幕:中和殿

  解说: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于此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

  13、保和殿 日外

  字幕:保和殿

  解说:保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即一四二零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

  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含前廊一间。

  建筑面积一千二百四十平方米,高二十九点五零米。

  14、乾清宫 日外

  字幕:乾清宫

  解说: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

  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二十米,重檐庑殿顶。

  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

  它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即一四二零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即一七九八年所建。

  15、坤宁宫 日外

  字幕:坤宁宫

  解说:坤宁宫坐北面南,面阔连廊九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明代,这里是皇后的寝宫。

  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16、神武门 日外

  字幕:神武门

  解说: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即一四二零年,初名“玄武门”,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寓意北方,后因避康熙的玄烨名讳而改名力神武门,它内设钟鼓,与钟鼓楼相应,用于起更报时。

  17、万岁山 日外

  字幕:万岁山

  解说:明永乐年间,修建皇宫时,根据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方向星宿的说法,北面玄武的位置必须有山,便用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堆成此山,取名“万岁山”。

  18、万景亭 日外

  字幕:万景亭

  解说:万景亭,位于万岁山。

  19、寿皇殿 日外

  字幕:寿皇殿

  解说:寿皇殿是供奉自康熙起历代清朝皇帝的地方,位于景山正北面,有正殿、左右山殿和东西配殿,以及神厨、神库、碑亭、井亭等附属建筑。

  垣墙呈方形,坐北朝南。

  外有四柱九楼,木牌坊三座,分布东、南、西三面,均为琉璃筒瓦庑殿顶。

  20、鼓楼 日外

  字幕:鼓楼

  解说:鼓楼和钟楼一起组成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坐北朝南,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通高四十六点七米,楼身耸立于四米高的砖砌城台之上,东西长约五十六米,南北宽约三十三米,台上四周围以宇墙。

  21、钟楼 日外

  字幕:钟楼

  解说:钟楼和鼓楼一起组成钟鼓楼,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元、明、清时都城的报时中心。

  22、紫禁城 日外

  字幕:紫禁城

  解说: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的皇宫,南北长九百六十一米,东西宽七百五十三米,占地面积达七十二万平方米,有房屋九百八十座,共计八千七百零四间。

  作为明清两代的宫城,其全部宫殿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其中,外朝由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阁廊庑组成。

  23、地铁八号线入口 日外

  字幕:地铁八号线入口

  解说:地铁八号线贯穿整个北京中轴线,从地下到地上实现了古典和现代的完美交融。

  尾声、北京 夕外

  解说: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七点八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字幕:全片完)。

  附注: “旦外”即“旦/外”,旦者,朝阳也,见于“引子”;“夕外”即“夕/外”,夕者,夕阳也,见于“尾声”。

  全片恰成“一日”,恍若旦夕生成全日美景,观众宛如饱览全天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