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赵彤:崇拜颜值只能加剧心灵的苍白

来源:文艺报 | 赵彤  2016年10月28日13:35

对于影视剧创作而言,颜值不是问题,“颜值垄断”或“颜值崇拜”才是问题。今天,在影视剧制作和播出领域,对颜值的追捧呈现出相当严重的饱和化、偏执化和排他性特征了,以至于“不颜值无投资”“不颜值无创作”“不颜值无时段”的现象频现。

对于一哄而散或一哄而上这样的事,老百姓很感兴趣,总想上前一探究竟,精英人士也很感兴趣,即如孔子就表示过:“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今天,在荧屏上“颜值”成了趋之若鹜的焦点,几乎到了“无颜值不收视”的地步,所以需要我们来仔细打量一番。

颜值的含义,通俗地说大概就是影视剧中,男女演员的面貌的俊美程度。从初始到目下,颜值高下的资质,是与“小鲜肉”成一体的。虽然有些业内资深人士也想融入“高颜值”的圈子,但只要看一看网络上发布的各种颜值排行榜,就会发现这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以上世纪80年代出生为分水岭,此后的一代演员才有可能入选颜是否有值,有多大值的候选序列。

其实,从电影诞生到电视剧出现,演员的容貌始终是创作者和观众关注的焦点,是产品能否赢得市场的法宝,是作品意图能否达成的要素。在影视剧发展的历程中,漂亮英俊的男女面相,始终是注意力所向。从葛泰丽·嘉宝、费雯丽,到中野良子、山口百惠,从阮玲玉、林青霞,到巩俐、赵薇,容颜秀美的靓女前仆后继,直到今天的银幕荧屏。俊扮小生也是代不乏人,从格里高利·派克、三浦友和、秦汉到宋仲基,延伸到今天中国颜值排行榜上的小伙子们。

对于影视创作而言,颜值是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达斯汀·霍夫曼怎么说都算不上“靓仔”,但电影《毕业生》和《雨人》因为他而成为经典;渥美清和武田铁矢,长得与三浦友和没法比,却让“寅次郎的故事”和“片山刑警”系列电影,成为日本大众影片的名片;成龙长得也不合今天的“高颜值”标准,但却是中国影坛的常青树,在国际影坛上也是票房“利器”。缘何如此?

颜值作为演员造型的一个方面,只是作品整体造型构成中的一个部分,只是作为叙事艺术的影视剧创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凭演员的面部造型,只突出演员的颜值,是无法完成性格塑造、行动展示、内心发掘的,是负载不起作品整体价值的。面子再大也是不行的。李连杰很俊秀,但成就他和他的一系列作品的,主要不是他的面容,而是从《少林寺》起,就呈现出来的正直勇武的角色性格、坦荡豪情和匡扶正义的故事。就影视剧创作而言,颜值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孔子曾叹息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颜值,若换成古汉语就叫“姿色”。所谓“秀色可餐”这句颇含男权图谋的成语,在今天已经被打破了,对颜值的追捧在目下的荧屏上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看银幕荧屏,还有电脑手机屏幕上的俊男美女,意在养眼,似乎成为一种时尚的审美取向。

单纯的颜值“养眼说”,似乎是难以成立的。

即以女性容貌而论,西施、貂蝉、昭君、玉环这“四大美人”的颜值古今无及。她们可以“养眼”的容貌,却是与养心的故事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喜还是悲,她们的容貌都与家国的命运深深相系。徒有容貌而无故事的形象,一如过眼云烟。设若宋仲基出演的不是“刘时镇”,而是个恶棍;设若王凯饰演的不是心地善良的“靖王”,而是居心叵测的“誉王”,追星的粉丝们还会觉得该颜值养眼吗?

养心的容貌,无论是否青春,无论是否滋润,无论是否能带动化妆品和整容经济,其影响均非徒有其表的“颜值”可比。“80前”的人们,面对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会体味到中国的历史与心神;“90前”的人们,看到摄影作品苏明娟的“大眼睛”面容,会体味到农村的沉重与希望。这里静态的颜值,已经不是孤芳自赏的小圈子可以衡量的了,它们撼动的是一个民族最柔软的心灵和最悲悯的情怀,激发的是向上的情感和力量。

颜值的运用,是不能脱离历史、地域和文化内涵的。设若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子午卯酉地泛用,以至“抗战时期”的村妇救会主任也细皮嫩肉,土生土长的基层指挥员也白里透红,嚼苞米、吃地瓜干的后生也面如“V字”,就未免如“关公战秦琼”那样略于荒唐近滑稽了。

对于影视剧创作而言,颜值不是问题,“颜值垄断”或“颜值崇拜”才是问题。今天,在影视剧制作和播出领域,对颜值的追捧呈现出相当严重的饱和化、偏执化和排他性特征了,以至于“不颜值无投资”“不颜值无创作”“不颜值无时段”的现象频现。这里先不谈艺术,只说市场,“颜值过热”一方面会造成演艺资源失衡,短缺和过剩同时出现。一方面围绕着“颜值”编故事,会造成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单一。另一方面由于“颜值”的代际特点鲜明,还会造成目标受众的定向性,对其他年龄段观众而言,可看节目的选择面就趋向狭窄。这都不是影视剧可持续、多样化、均衡化、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

应该看到的是,颜值的突出化,与剧作的平面化,是一体的两面。当剧作的创新能力和水平难以提高,或陷于类型化复制时,拼颜值就成为市场竞争中不得不使用的兴奋剂了。从艺术的角度上看,当创作对深度模式、价值关怀的追求停止时,就开始热衷于对各种外在“修辞方式”的追求。在相当程度上,颜值也是一种包装。在关乎心灵的故事停止的地方,就是外表造型的用武之地。

演员饰演的角色终究是容貌、肢体、心灵兼备的人。舍其本而逐其末、舍其和而逐其离,舍三而逐一,且群起效法,殊非常态正道。对影视剧而言,颜值的价值在于“之一”,而绝非“惟一”。颜值之外,别有天地,大有作为。

■ 声 音

现在,既不要求多深厚的表演功底,也不需要多深奥的文化内涵,一个IP就完了。我人生中最棒的决定就是当演员。因为我在学表演的过程中一直被否定:你长得不好看。但是走到今天,我证明了表演可以不用靠颜值。

——演员冯远征

电影是文化、是艺术,要透过演员所表现的剧作、导演所表现的内涵,展示活生生的人。恰恰是看脸和所谓的娱乐文化产品大大降低了电影本来具有的提升或者渲染人心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

我在选演员的时候从不看脸,看的是气质和人物的符合度,如果把电影当做艺术,角色一定比脸更重要。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梁明

现在社会急功近利,希望创作者和投资方能够理智地选择演员,演员的演技、特点、个性比一张漂亮的脸重要得多。

——影评人胡建礼

以前的艺人德艺双馨,现在的只靠颜值者居多,其实有愧于“艺人”这个头衔。真正好的电影,看制作、看内涵、看演技,能让人开窍或隐忍深省的电影才能算为好的影视作品。

——网友米斯Mis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