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长征故事 走好新的长征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冲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成功地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从此,地球上出现了一条用生命和鲜血凝结的红色飘带,历经80年春秋风雨,依然鲜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就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等方面阐述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同时就“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路”强调了“六个必须”,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继往开来,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的充分自信和坚强决心。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文艺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迅速找到自己的战斗位置,跟上时代的步伐,向着越来越近的伟大复兴目标高歌猛进。
自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在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一个高频率出现的话语。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需要讲好中国故事。这是因为,历史是由故事结构的,理论是由故事生长的,文化是由故事培育的,信仰是由故事携带的。在新的长征路上,讲好长征故事,阐发长征精神,应该成为文艺工作者自觉的行动。
在纪念大会上,习总书记也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红军长征途经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我也想起了一个个故事。20世纪90年代,我为秦基伟将军整理回忆录,将军告诉我,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的时候,他才17岁,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名连长,在麻城战役中负伤。部队在一个集镇休整,他被安置在老乡家里,头天傍晚一名干部找到他,给他留下几块银元。这下引起他的警觉,半夜里从门缝往外看,月光下看到救护所晾在院子里的绷带收走了,他就明白了,部队要开拔。他悄悄地穿好衣服,跟在部队的后面。部队走到哪里,只要有冒烟的地方,他就去要饭。因为不同的建制,部队的同志不认识他,不给他饭吃,他就一遍一遍地说,我是红军战士,还是个连长,给我一口饭吃吧,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跟着红军走,革命到底。就这样,秦基伟一路要饭跟着部队到了根据地。四川的山多、花多、草多、树多,初来的时候,他被分配在苦草坝的医院里,中草药一熬就是一锅。一个土拉巴叽的大钵子,每天3大钵子,不仅治好了他的伤,也救了他的命。
我采访秦基伟将军的时候,正是秋天,桂花飘香。老将军挽起袖子让我看他胳膊上的伤疤,笑着说:“看,亮晶晶的,像不像一面镜子?”我问老将军负过多少次伤,将军沉吟片刻,突然笑了,说:“那我哪里知道啊,你打过靶吗,你看那个胸环靶,都是枪眼摞枪眼,弹片压弹片,打完了糊上了再打。人活一口气,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往前走。长征路上,我们不知道死过多少回,没有倒下,就站起来了。”
以后我从将军的嘴里知道了鏖战祁连山的故事、临泽保卫战的故事、血战火神庙的故事,那个自谦为白面书生、不会打仗的供给部长郑义斋,任命秦基伟为临泽保卫战的总指挥,可是在战斗中,郑义斋跟随秦基伟一路冲杀,就牺牲在秦基伟的怀里。多少年后回忆起那一幕,老将军没有眼泪,只是凝重地望着远处,一遍一遍地说:“那条路啊,就是白骨铺出来的啊,死了革命到底了,不死继续革命。”
生活永远比想象丰富得多,也比想象生动得多。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长征路上的山川河流间,更多的时候它们沉默不语,但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在明媚的阳光的照射下,它们就会凝聚成绚丽的彩虹,遥远地观察我们、激励我们、鞭策我们、警示我们。并且在等待我们,等待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以文艺的方式,寻找它们,放大它们,从而照亮我们今天的道路。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从生死存亡的境地脱颖而出,不断发展壮大,领导中国人民立于世界先进之林,但是,我们的长征并没有结束,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在新的征程中,我们依然会时时遇到艰难险阻,我们的敌人既有国外反华势力,也有内部变质分子,更有潜伏在我们思想中的错误观念。这就需要我们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开掘新长征道路上新的故事,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的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的战斗永远在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