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旭东为毛泽东文学院学员讲授“艺术的诸境界”
10月27日上午,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湖南日报湘江周刊主编龚旭东,应邀为毛泽东文学院第十五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学员和第五期新疆作家班学员授课,授课的主题是“艺术的诸境界”。
授课现场
龚旭东主讲“艺术的诸境界”
龚旭东是文坛倍受好评的著名评论家,也是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他渊博的知识与高深的美学修养使其能够将文学和艺术结合起来,在评论风格上独树一帜。作为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日报湘江周刊的主编,他推介了许多作家,不论是其本人还是他所推介的作家,都在文学与艺术领域获得好评。
龚旭东认为,艺术的诸境界实际上就是要让大家重视和解决提升自我、解放自我、超越自我的问题。作为一名作家,不能总停留在原地,应该把过去的作品拿出来经常修改,不断提高。如果不能自我寻求解放和自我超越,是不能不断突破自我,达到更高境界的。
龚旭东以何为艺术的写作为题,向学员们提出了问题。他指出,艺术的写作是具有高度人性含量,创造精神、审美格调,形成自治的文学创作。作家超越一般的写作常态才有可能把写作提升为艺术性的写作。长篇小说是艺术含量很高的写作,那么如何写长篇小说才不会被众多的小说淹没,怎样才是艺术的长篇小说等等问题,都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艺术的写作境界就是:让自己的写作从第一现实、第二现实升华为第三现实。龚旭东还剖析了当下写作的一些弊病,例如:有腔调无格调,有感情无感官,有味精无味道。
他提出作家应该具备感受力、想像力和表现力,作家的好奇心、探究欲至为重要,感性的力量在文学中大于理性的力量,一篇成功的作品在感受力的表达方面都是有特质的,创作作品时应该是不散漫、不滥情、有节制、有蕴涵。在关于艺术之境的问题上,龚旭东认为,作品可以是写实的、写情的、写意的、写神的,以达到感性之境、理性之境、灵性之境。而文学的分类亦可包括生活实录的文学、感觉记录的文学、情感宣叙的文学和艺术创造的文学。最后,他还以形式的精神性、艺术的造境、趣味的重要性、作家心灵的自我解放、自我超越等几个方面举例向我们讲述了艺术的诸境界,以及写作的诸要素和升华。
课后,学员们和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授课老师链接:
龚旭东:1961年出生。1979年入湖南师大中文系读书。曾任长沙教育学院中文系系主任、湖南日报社三湘都市报副总编辑,现任湖南日报湘江周刊主编。广泛涉猎文史、艺术的各个门类,长期从事文学编辑、文化报道策划与组织实施、文艺研究和文艺评论工作。尤以诗人彭燕郊作品的编辑整理及研究而影响广泛。编著有《唐宋爱情诗词300首精品》《发现湖南》丛书等,撰写有大量文学论文和评论、艺术评论、散文随笔等,多次获全国与省内各种奖项。策划、主持大量副刊与文化报道,广受读者喜爱与好评。现为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咨询专家、出版阅评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曾任茅盾文学奖、中国新闻奖、湖南新闻奖、“五个一”工程奖、湖南文学艺术奖、毛泽东文学奖、湖南青年文学奖等奖项的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