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向人民学习 向生活学习——作协五年工作巡礼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文艺报 | 李晓晨  2016年10月26日14:22

生活是文学的创作源泉,文学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第八次作代会以来,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广大作家积极响应号召,在一次次行走中收获了灵感,收获了作品,也收获了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真挚情感。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在文学界蔚然成风。

创新机制方法:完善深入生活的长效机制

5年来,中国作协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式方法,面向基层,讲求实效,通过定点深入生活、作家挂职、建立创作基地等举措,为深入生活搭建渠道、提供保障。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工作,中国作协将继续探索和不断丰富帮助作家深入现实生活的形式,鼓励知名作家带头下基层、参加志愿服务,以挂职锻炼、双向交流等方式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同时,中国作协所属报刊社网将积极宣传长期深入生活的作家典型,反映他们深入生活的情况,刊发优秀作品,扩大主题实践活动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举措,自2010年实施以来,先后有367名作家参与其中,出版著作上百部,发表作品400余篇(首),其中多篇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等奖励。2016年,中国作协首次推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重大现实题材创作扶持专项”,与17个部委合作开展重大现实题材创作扶持专项,题材涵盖城市建设、文化变迁、生态保护、金融改革等。此外,“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选题,“科技创新报国70年”项目,“2016:中国报告”专项工程等,鼓励作家讲述中国故事,发出时代强音。

在中国作协的带动下,各团体会员单位纷纷行动起来,进一步细化、完善定点深入生活机制,把引导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重中之重。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山东、湖南、福建等地建立多个文学创作基地,引导作家深入一线、进入现场。河北、陕西、内蒙古、山西等省实现作家挂职锻炼、深入生活制度化,云南、宁夏、国土资源等作协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这项工作,青海、西藏和新疆作协将其与驻村工作队工作相结合,组织作家到农牧区挂职。到人民中去,到生活中去,逐渐成为广大作家的自觉追求。

开展主题采访:在行走中发现新天地

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5年来,中国作协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主题采访写作活动。仅2016年,中国作协就分5批组织150余位作家重走长征路,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九军团、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采访。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作协组织了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采访活动,作家们深切感受到丝绸之路的深厚历史文化及“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中国作协还组织作家深入科技创新第一线,以生动形象地反映科技创新成果,书写几代科学家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的贡献。

各团体会员单位一方面围绕国家重大主题、项目工程组织作家采访,另一方面结合本省工作重点和实际组织作家深入生活。“全国著名作家江苏行”、“龙江作家西北行”、“中国梦·文学梦·湖南篇章”、“中原唱响中国梦”、“解读潮汕人精神文学采访”、“吉林大地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行”、“百位作家走太行”、“荆楚作家走乡村”、“赣鄱情家国梦”、“鲁甸地震采访”、“山东作家行业行”、“辽河寻流”等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作家们在行走中发现新天地,创作出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众多作品,为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留下了鲜活的注脚。

身入、心入、情入:惠及更多基层文学人口

文学的根在基层,人民的需要是文学存在的根本价值。中国作协不断将工作重心下移,拓展公共文学服务,努力惠及更多基层文学人口。今年5月,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在宁夏西吉启动,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开讲第一课,为宁夏各地的基层作家、文学爱好者带去了长达3个小时的讲座。6月,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甘肃陇东革命老区为基层作家进行第二讲,吸引听众千余人。7月,作家王树增在海南三沙“哨兵大学堂”为基层官兵开讲第三课,与守岛官兵交流。目前,全民公益大讲堂还有5场讲座正在组织落实之中,把文学的种子撒向基层正是这项活动的初衷所在。

在基层,作家们身入、心入、情入,丰富自己,惠及他人。几十年前,作家柳青“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在柳青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他的事迹被一次次提及,如今,这样的精神和情怀在一代代中国作家之间传承。和人民一道前进,这是柳青的精神和道路,也是新的时代对广大作家发出的热切召唤。面对召唤,作家们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泥土味儿重了,百姓情浓了。贾平凹、张炜、阿来、黄传会、徐剑、王宏甲、欧阳黔森、范稳、邵丽、李骏虎、胡冬林、王小鹰……许多作家的书房在城市、在农村、在军营、在海疆、在森林,他们把目光投向山川、大地、河流,聚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注改革进程中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在火热的生活中积累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文学素材,创作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

5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把在生活中的收获和感悟倾注于笔端,为前进中的中国谱写了动人的篇章。而正是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才推动了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学的高原之上必将会矗立起一座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