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艺需要新长征
来源:文艺报  | 王宏甲  2016年10月26日06:40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讲话中,把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征服冰山雪岭、穿越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首先概括为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总书记引用的这句话典出《吕氏春秋·诚廉》,用来讲述理想信念之坚定和永不变色,真是形象,让我们再次领略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理想信念、革命精神、英雄气概、民族品质,总书记讲话中反复出现的这些话语都指向人的精神建设。

“长征永远在路上。”这句话在我听来,指向行动,指向深入实际去了解现实的民情世事,还包括深入历史去了解民族和我们自身的来路。

这使我想起,我们曾说“报告文学是用脚走出来的”,没有深入的采访,就不会有真实准确生动的报告文学作品。其实,非止报告文学如此。宋代诗人陆游就讲过:“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辛弃疾还写下:“莫望中州叹黍离,元和圣德要君诗。”意为不要遥望着沦陷的中原徒叹悲伤,本朝收复大业需要你写出雄壮的诗篇。辛弃疾这首《定风波》谈的是他的文学观,讲文章应当为现实社会的需要而作。

学习长征精神,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首先是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有多么重要。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何失败?今天我们都知道,因王明错误路线,以及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德国军事顾问李德的指挥严重脱离中国实际。从长征开始到遵义会议,就是把毛泽东注重中国实际、注重事实求是的精神找回来的过程。

毛泽东早在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时候,就非常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他在湖南写出的考察报告,以及在中央苏区写下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都是文章为现实需要而作的典范。我由此想,“深入生活”的说法,意指要写出为人民大众所需要、所称赞的作品,是要真正了解民情、与人民大众情感和语言相通的。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就是注重实际的经典之战。3万多红军不仅摆脱了国民党40万大军的重重包围,还能在运动中给敌以打击。毛泽东注重中国实际,这不仅因为他长期进行乡村调查,心里始终有百姓愿望,看得见人民力量;还因为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熟悉,对中国古代兵法中注重山川河流等地理因素的熟悉。“四渡赤水”的奇迹,其实就是注重实际,在人民的支持下如鱼得水。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这句话再次强调了人的精神的意义。他接着引述了毛泽东主席曾经总结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我由此再次想起毛泽东还曾经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写到:“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红军存在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长征沿途唤醒民众的伟大意义。文学艺术所具有的诉诸人的精神的社会功能,也肩负着同样的使命。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最早提出把红军长征宣传出去的就是毛泽东。1937年2月,第一部出自延安的长征文集《二万五千里》因之出版,作者都是亲历过长征的红军将士,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著名将领。

在长征奇迹的感召下,无数青年学子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当年的延安,比起国统区的东部城市,贫穷写满土地,农民和士兵中的文盲在90%以上。来自东部城市“腹有诗书”的青年们,要从缺少文化的农民中看出美来,并满腔热情地加以讴歌,不是一件没有困难的事。

毛泽东在亲自做深入浅出的文艺思想的讲演,他说自己也是个学生出身的人,说那时,“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但现在,他在号召文艺战士要向工农兵学习。毛泽东是真情实意的,目光自信而柔和,那目光表明毛泽东已经能从贫穷而缺少文化的人们中看见美,那情形有甚于从一幅斑斑驳驳、岁月尘封的古老壁画中看出辉煌。

毛泽东希望从国统区来的青年学子能看见人民、看懂人民。心有人民,这其实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大的收获。美国记者斯诺就在那片土地上被这一点深深打动。

斯诺用美国人的眼睛,在那里惊讶地发现,即使是十分粗糙的红军剧团的演出,也有如点燃了一把伟大的火炬,照亮了站在地上看戏的人们澎湃的热泪。艺术从来就是诉诸于人的情感的,看到这场景,怎能怀疑那不是艺术呢?

没有欧洲的剧场和包厢,也没有国统区的剧场里一边看戏一边嗑瓜子还把热毛巾抛来抛去的条件,但是,红军的艺术家们在这里满足了真正的社会需要。一个苦难民族的伟大梦想在这里苏醒。一旦以汹涌澎湃之势苏醒,就不是梦想了。斯诺因之看到了红星照耀的曙光。一个新的中国正在母腹中躁动,她一旦呱呱落地,那哗哗泪水灿烂之声就是这个民族最美的音乐。

有人说,“长征”是毛泽东最长的一首诗。从井冈山到延安,这首诗的主题就是“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长征胜利纪念大会的讲话中说:“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确,在新长征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当代文艺需要新长征。文艺新长征要求我们像长征路上的红军将士那样,心中有理想、笔下有人民。我们应当踏踏实实地去了解人民的现实生活,了解广大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创造和成就,创作出富有中国精神、中国情感、中国品质,为人民大众所认同所喜爱的文艺作品。